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营销别只剩下“肥料”无“土壤”

医疗器械营销别只剩下“肥料”无“土壤”

  相对于新药研发来说,医疗器械营销行业偏于短平快的投资形态,而且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相对落后,资源配置也不足,迄今还有新医改政策对诊断领域的支持,其未来成长空间极具想象力。近年来,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已然深受投资者的青睐。然而,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仅为1000亿元左右,与药品相比仅占药品的10%左右。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接近1:1。而且,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结构偏于低端,行业规模因此受限。

  
  苍天之树亦根植于土壤。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无疑有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但当前的条件是否成熟还需要对此进行深思。以下主要从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业态的角度分析,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性观点:  

  
  所谓业态,即指一个行业发展的整体规模、趋势、结构、布局的特征。虽然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仅出口的企业多达1.6万家,预计2011年出口额为150亿美元。但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基本还停留在中低端产品类别,如药棉、纱布、绷带、一次性注射器、彩超、X线和监护仪等,其中外资与合资公司占出口额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内资医疗器械企业整体状况并不容乐观。

  
  虽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广受诟病,但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离不开整体业态环境。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业态恰恰是当前的实际状况。如果立即上马高端的医疗器械产品,如磁共振(MRI)、PET/CT等,并不太现实。与之印证的是,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企业目前“活”得比较滋润,而所谓的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大多生存并不轻松。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前国内企业的高端产品业态尚未完全形成,还不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土壤。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国医疗器械业态环境下,走一条稳健升级之路更为合适。从中国特色的产业基础做起,结合中国的成本、人才和市场等优势,逐步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比如深圳迈瑞,其医疗器械生产多是与电子产品有关,这是因为国内电子产品通过20年的发展,已有很深的根基和基础,产业链配套齐全。再加上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子化产品的认可度较高,容易打开国际市场,也较容易形成竞争力优势。以此为基础,逐步通过合作、并购、自主创新、代工等多种形式,来谋求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升级,最终建立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业态。一旦高端业态形成,便相当于有良好的土壤,参天大树是自然而然之事。

  
  医疗器械与传统的新药研发的确不同。新药研发环环相扣,十分紧密,有专门从事新药筛选的,有从事临床前实验的,也有从事临床试验的,还有注册报批、知识产权、生产外包等等。但医疗器械企业往往独自承担了全部的职能,包括研发、报批、生产、销售等。而且,医疗器械方面门类众多,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偏少。同时,由于不少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容易被模仿,因此,部分企业还担心泄密等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结合当地传统产业的一些优势,如将一些在精密加工、模具、新材料、等方面具备深厚基础的区域作为铺垫,对于营造具有紧密联系的医疗器械业态圈是相当有好处的。同时,通过上下游的协作,还可以避免产品同质化,以及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目前,中国的不少地区已形成有特色的医疗器械营销圈,如深圳南山、江苏常州、山东等地,这些区域的医疗器械圈已初具规模。各地不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将医疗器械行业列为重点引资对象。但是,从整体来看,还缺少对医疗器械产业业态的宏观布局,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的业态构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提升,不是单个企业的提升,而是整个产业链业态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结构性升级。

  
  在国际上,爱尔兰、德国杜塞夫都是著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拥有十分完善的产业链条,从产品设计、新材料研发、新产品研发到加工均由不同企业承担,企业间协作紧密。同时,也会形成“一带多”局面,即一家领头企业带动周边几十家甚至更多企业为其生产配件或代工。

  
  目前,随着中国迅速发展和视野的打开,我们追赶国际前沿的能力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业态的建立。没有完整的产业业态,综合研发能力、持续创新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难题。在不少领域,我们都有类似的教训,如单抗药物,十年前我们与国际差距可能只有十年,但现在我们与国际差距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长。正所谓“起个大早,但赶个晚集”。这种现象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值得预警。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园区作为支持机构,应不仅重视高端产品的研发,更要重视业态环境的构建和引导。基础打牢了,未来发展方可期。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