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成功揭示心梗后自主神经重构现象 |
![]()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曲秀芬教授在主持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神经重构及其干预对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预后的影响》中首次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肌内神经生长因子与睫状肌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动态过程,并与交感神经的再生、过度支配和迷走神经的失支配相关。此项研究结果最近获得了2008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心脏性猝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据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本病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在对室速和室颤发生机理的研究中,心肌梗死后局部自主神经重构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越发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近年来人们发现,心房颤动及快速心房起搏能引起心房电生理功能的改变,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心房电重构”。
曲秀芬教授课题组应用电生理、免疫组化技术和超声造影、多普勒超声及半定量RT-PCR等方法,探讨了心肌梗死后心脏局部的自主神经重构现象,了解神经重构对局部心室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左心室心肌梗死发生后,其梗死区周围、室间隔和右室中出现神经重构现象,表现为交感神经的过度支配和迷走神经的失支配。交感神经的过度支配具有动态演进过程,其过程受心肌中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调节。而迷走神经的失支配与睫状肌营养因子表达的降低密切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肌梗死的交感神经过度支配与迷走神经失支配。
专家评价指出,此项研究从自主神经重构角度揭示了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也为临床应用阻断交感神经支配的中药、西药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还显示,自主神经重构现象并非仅限于心肌梗死,在慢性房颤的动物模型和房颤患者的心房肌肉中均发现神经的大量萌出,分布紊乱的同时伴有交感神经的过度支配。基于这一现象,他们还对动物模型房颤犬心房中肽能神经支配的重构做了初步研究,揭示了神经肽Y能神经过度支配和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失支配的奥秘。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专家提示:寒冷季节哮喘患者要做好自我管理 (2025-02-13)
- 肝癌复发率高 专家:高危患者必须定期复查 (2025-02-12)
- 大风降温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025-02-10)
- 正确认识流感,这7个误区容易被忽视! (2025-02-06)
- 专家支招远离“节后综合征” 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2025-02-05)
- 儿童患流感为何恢复有快有慢?专家:吃得科学很重要 (2025-02-0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份专家“锦囊”助你健康过春节 (2025-01-22)
- 得过甲流还会二次感染吗?专家:短期一般不会 (2025-01-17)
-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今年1月需关注这些疾病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