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集团医药新巨头崛起 |
![]() |
“2008年7月上实集团从上海国资委手中获得上药集团60%的控股权,意味着上实集团已经取代华润集团成为这场医药产业大并购的主角。但随着上实接手上药,如何避免这两家集团内的医药资产多有重合的企业展开同业竞争,如何整合旗下的上实控股、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中西药业以及上药集团未上市的医药资产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上实医药此前的公告,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和商业分工,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并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具体的方案。在公告之前,我们不妨猜测一下未来可能的整合图景。
上实集团下的医药工业资产主要集中在上实医药(600607.SH),可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四部分。中药资产主要在上实控股(0363.HK)旗下,知名的企业有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厦门中药厂和辽宁好护士药业;化学制药资产中知名的主要企业为常药股份;生物制药资产以广东天普、三维生物(上实控股旗下)和深圳泰康为代表;医疗器械以上海医疗器械股份和微创医疗(上实控股旗下)为代表;新药研发主要以上海医创与复旦张江为代表。另外,其医药商业资产以上海云湖药材、胡庆余堂国药号(上实控股旗下)为代表。
上实集团的医药资产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收购方式获得,大部分医药资产也颇有特色,例如正大青春宝药业,其品牌和产品在国内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其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效益均在中药行业内排名靠前。广东天普的尿蛋白制剂位居全国前列,其主打产品“凯力康”具有市场独占性;上海三维生物的“安柯瑞”是国内第一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药物;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则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手术室成套设备和齿科治疗设备与材料的生产企业;常药股份是一家大型的普药生产企业,进入基本用药目录的品种有近20只,并且还是我国心血管用药的国家级生产基地。
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绝大部分为自有资产,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一直延续了国有企业的特征,虽然整体规模很大,但单个企业大多规模小、效益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上下。集团旗下的医药资产分为5个事业部,化学原料事业部以上海三维制药与新华联药业为代表;抗生素事业部以上海新亚药业和新先锋药业为代表;中药与天然药事业部以雷允上为代表;处方药事业部则以新谊药业为代表;OTC事业部主要以中华药业为代表。除此外这外,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医药(600849.SH)、中西药业(600842.SH)和一家以上海药物研究所为核心的中央研究院。
整合很可能会围绕现有的知名企业或名牌产品而展开,进而试图打造成一家国内最具规模、最具竞争力,同时也具有最完整的医药工商产业链的大型医药集团。上实集团的医药工业资产轮廓清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机制更为灵活,而上海医药的整体规模在整个医药商业中排名第二,在华东区优势明显。以上实医药作为集团的工业整合平台,而上海医药作为集团的商业平台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中西药业的医药资产相对较小,且竞争力弱,经济效益较低,很可能将被作为“壳资源”而暂时不动。
如果将上实医药作为其工业整合平台,笔者以为,一个可能的整合结果是,上药集团的化学原料药事业部、抗生素事业部和处方药事业部的化学药生产企业将被并入上实医药的化学药板块,按原料药及制剂还可再次细分。原料药主要发展方向定位于特色原料药,以上海三维和新华联为核心。化学制剂可以分为普药与专利药两类,普药以常州药业为核心,打造品类齐全的普药系列,而专利药可以上海信谊药业为核心。
上药集团的雷允上药业的工业部分可以并入上实医药的中药板块,从而打造一个以正大青春宝为核心的,具有众多知名传统中药品牌的中药企业。上海第一生化可以并入上实医药的生物制药板块,以广东天普为核心,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生化药物集团。医疗器械板块则以上海医疗器械股份为核心,医药工业的研究部门则以上药集团的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同时将上实医药的上海医创和复旦张江合并。而商业部分以上海医药为主,可将上实医药旗下的常州药业的商业,胡庆余堂国药和云湖药材一起并入上海医药。
这样,整合后的新上实医药,将涵盖医药工业几乎所有的细分子行业,并且从新药研发到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制造,以及最终的分销,整条工商产业链将打通,一个可与中国医药集团相匹敌的巨型医药集团跃然纸上。
如果按照上文所述方式重组,那么带给上实医药的好处到底有多大?
根据报道和上市公司公告:上药集团2007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32.18亿元和2.63亿元,其中上海医药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39.2亿元和0.66亿元;中西药业的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46亿元和0.4亿元,按此推算,上药集团非上市资产的盈利大约为1.57亿元。再加上2007年上实控股的医药板块净利润为1.4亿元,这样算来,上实控股医药资产以及上药集团未上市医药资产注入上实医药,可带来的收益大约为3亿元左右。为了专注医药主业,上实医药已经出售旗下最大的利润来源华联超市,如果华联超市出售在2009年完成交易,则可新增净利润大约3.68亿元,2009年上实医药将新增收益7亿元左右,如果以上实医药总股数3.7亿股计,则每股新增收益大约1.8元/股。
上海医药为全国药品分销业第二大公司,随着中国医药商业集中度的提高,上海医药应该能分享到产业集中度提高过程的收益,但是之前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大股东缺位,完成并购后有望获得长足进展。加之一部分上实医药旗下的商业企业的加入,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医药在长三角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
这场巨型并购的结局将会怎样,是否会重蹈华源集团的后尘呢?
从两大集团旗下医药企业的净利润来看,上实集团旗下两个最大的企业是正大青春宝和常药股份,两企业2008年的净利润分别仅为2亿元和1亿元,而上药集团旗下的上海医药2008年净利润为1亿元,此3家企业为两个集团规模最大的医药资产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其他大部分企业均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除了上海医药,其他企业在医药行业来说也只能算中型企业,少有5亿元以上的知名大品种,且仿制药居多,通过整合众多的竞争力弱小的中小企业,以造就几个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两大集团的医药资产分布地域十分广泛,涉及上海、江苏、辽宁、福建、广东、内蒙古和浙江7个省市,如何跨越行政界线进行统一布局并有效协调,将面临很大的考验,之前上实控股的医药资产注入上实医药就是因为其中一个省未能完成环保审评而宣告终止。
此次并购整合并非完全由市场主导,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产业整合,更多代表了政府的意志,国有企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在整合过程中将遭遇更多的制肘,华源整合上药就是前车之鉴。
从短期来看,这次医药产业的巨型并购整合将带给上药集团和上海医药很大利好,但从长期来看,整合能否成功依然充满变数,6月30日以前谜底将会揭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张建军/吴佳/朱波团队发现肺癌的“癌前拦截”靶点——TIM (2025-05-11)
-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人类肠道真菌可以逆转小鼠的肝脏疾病 (2025-05-11)
- 《癌细胞》:“上医治未癌”!华人科学家发现,针对TIM (2025-05-11)
-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 (2025-05-10)
-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2025-05-10)
- 罗氏宣布投资超20亿人民币,在华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25-05-10)
- PNAS: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又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2025-05-10)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