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药膨胀加速总市值逾300亿

新药膨胀加速总市值逾300亿

  近日,在上实控股(0363.HK)的业绩说明会上,上实集团董事长滕一龙说,医药业务的重组过程顺利,中国证监会的所需程序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审批。他还强调,医药业务会与商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健康发展,暂时未讨论过分拆资产。

 

  9月16日,上实系三家上市公司上实医药(600607)、上海医药(600849)和中西药业(600842)停牌时间已经接近100天,此后继续公告停牌,对于继续停牌事宜,上海医药有关人士对本报称,重组的事情一直是由上实集团在操作,继续停牌需经过交易所的批准。

 

  消息人士透露,按照上海政府对新上药集团未来发展的定位,初步确定整体重组方案,也就是集合上实集团医药资产和原上药集团,共同组建一个“医药巨头”。

 

  犹如将两个箩筐的苹果重新分装,位置换了,总数没变,农场主没变。知情人士这样形容此次“国字号”旗下的重组。但这丝毫不妨碍坊间对“新上药集团”充满无限的期待。

 

  一方面,这将是紧跟国药集团之后中国医药(600056)流通业的“二号人物”;另一方面,随着新医改方案使得医药商业领域趋向集中,新上药集团如何重组这一悬念,将决定着占据上海市50%市场份额和13%华东份额的上海医药前进的步伐,更左右着未来5到10年间医药行业竞争巨头三分天下的江山座次。

 

  重组形式停牌期间已露端倪

 

  业内人士认为,上实集团本身的医药资产需要厘清,除了在A股上市的上实医药以外、还有隶属H股上海实业控股名下的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药业、辽宁好护士等几家医药企业。在上药集团划拨之前,上实集团对自有医药资产的整合已有股改承诺:“以上实医药作为旗下医药资产整合平台”,将正大青春宝等几家医药企业注入上实医药。

 

  目前,上实医药旗下主要医药资产包括常药股份、广东天普、医械股份等,在生物药、化学药、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业务开展。

 

  上药集团这边同样不“消停”。在停牌期间,从上海医药发布的几则资产转让公告可以看出,集团对其定位已然明晰。

 

  7月29日,上海医药公告拟收购兄弟公司上海新先锋药业持有的河南商丘新先锋药业40%股权,进一步印证了上药集团将上海医药作为医药商业资产整合平台的思路开始实施。

 

  同日,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上海医药集团总裁吴建文一行远赴山东与当地睿鹰集团洽谈项目签约仪式。市场再次热议,迟迟未能出台的重组方案有望近期公布。

 

  业内人士分析,上药集团是上海的老牌国企,流通业务居华东首位,主营业务涵盖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医药流通等诸多领域,而上实医药品牌众多集中在医药零售领域,在双方顺利重组之后,相同的业务部分合并,有助于消除同业竞争。

 

  整体上市打造医药业巨人

 

  目前,外界关于重组方案的猜测大致有两类:一是工业和流通分离重组;二是设立“新上药集团”,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和集团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按照上海国资加大资产证券化比例的总体要求,上实控股和上药集团旗下许多尚未上市的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资产将借此次重组之机注入上市平台,预计二者整合后净利润将达到8亿元-10亿元,其总市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中投证券认为,在上海国资重组的大背景下,上实集团与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整合将加快。此次国资重组的整合方式将不仅仅是财务重组,而是产业重组。

 

  医药流通将为重中之重

 

  新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分销模式,商业公司由此向物流化转变已不可避免。未来,像国药控股、上医股份之类的大型商业公司,围绕终端控制力和影响力将会有更多动作。

 

  医药商业行业的集中在上半年已有明显进展。医药商业龙头并购扩展和内部整合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三名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9.2%上升到2008年的20.1%。一致药业(000028,股吧)和上海医药上半年收入分别增长了23.4%和21%。

 

  分析人士指出,有一组关联数字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新上药集团重组后,医药流通领域将是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目前业内估算的新上药集团整合后总市值达到300亿元,而上海医药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显示为95亿元。上海医药财务报表显示,2007、2008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39.85亿和165.47亿元。

 

  作为竞争对手的国药控股资料显示,2008年度,国药控股销售收入上升22.8%,达到381亿元,净利润为6.1亿元。200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营业利润1.57亿,同比增长22.96%;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7.5%.目前,国药控股主要业务包括药物分销、零售、研究及物流配送。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经营状况大幅改善,其主营业务?医药商业的利润率仅为8.2%,较之逐步淡出的工业和服务业来说,依然偏低。作为占到营业收入95%以上的医药商业,上海医药在加强内控之外,必须选择一条规模之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