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储备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医药储备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山东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历史上发生过黄河洪灾、临沂郯城大地震等。然而,目前以如此薄弱的医药储备,根本无法保证山东省近1亿人口的医药应急。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石油、食用油等都有战略储备体系,而同样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国家安全稳定的医药储备机制却一直没有健全和完善。

 

  完善医药储备机制利国利民

 

  建立地方医药储备机制,是国家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壮大国家医药储备规模,又能提高地方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地方在疫情、灾情及突发事故后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及时、有效供应。

  药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双重属性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既关系人民群众日常健康需要,又关系特殊情况下国家的安全稳定。

  随着医药企业走向市场,用于救灾防疫和突发事故的储备药品和医疗器械明显短缺,救急水平也严重不足。应对各种未知的疾病和自然灾害都需要刻不容缓地健全和完善医药储备机制。  

  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医药储备机制,如果每年按每人1元钱拨付资金采购储备药品的话,山东省一年就是9800万元的药品储备。连续储备5年的话,山东省的医药储备体系就可基本完善,能应付很多突发事件。

 

  亟待建立医药储备长效机制

 

  有关医药专家建议,在建立医药储备机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方出资的方法解决资金问题,保障储备机制的正常运行,确定具体负责部门管理医药的储备。

  首先,应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专门的药品储备机构或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做到有人管事,遇到问题时能找到责任部门。

  其次,可采用政府出一部分、社会保险出一部分、民间出一部分的方法,按每人每年1元,连续3?5年储备相应的应急药品及医疗器械为标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第三,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应对不同灾害如洪涝灾害、交通事故、煤矿安全事故、地震、海啸和重大疫情等的需要,确定储备的药品目录。
  第四,可选择达到相关仓储规模条件和采购配送能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利用企业的运作实现储备药品的有效存储和循环、保值,使药品在失效前及时周转流通并补充新的货源,防止储备药品的失效和作废。
  最后,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储备方式,建立省级医药储备中心,各市有重点地建立分储备中心,使药械具有与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相同的社会公益性。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