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牵动医药格局 |
![]() |
天坛生物18日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中国生物)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国药集团)实行联合重组。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重组后的集团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联合重组将加快中国生物内部的资产整合,而其旗下的天坛生物很可能再成为整合平台,中国生物曾经搁浅的整体上市有望借重组之机重新启航。
重组利好旗下上市公司
天坛生物内部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国药集团与中国生物联合重组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好。国药集团在医药流通业务、资本运营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生物在生物制药、科研技术以及产业化管理水平方面均位于国内前沿,双方在业务上的互补性很强。
此次联合重组将加快中国生物内部的资产整合,而其旗下的天坛生物成为整体平台的预期强烈,天坛生物有望因此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生物将借助国药集团全国分销网络,进一步提升疫苗和血液制品市场份额,加强垄断经营优势,并有助于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后续增加疫苗分销业务,培育两个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6年以来,中国生物一直致力于消除内部竞争、避免重复投资为目标的内部业务整合,而采用资本运营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整合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生物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在外界看来是承担整合责任的理想平台。
然而,此次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联合重组目前只是集团之间的动作,对天坛生物来说,直接的影响只是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重组后的集团公司,至于之后是否还有可能承担整合责任,还需要看重组后集团公司的战略安排。
牵动医药格局重塑
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分别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和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商,两大巨头的“强强联合”将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重塑。
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日前透露,此次联合重组弥补了医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国药集团将打造成贸科工一体化运营的大型医药集团。
此次国药集团联合重组中国生物,表面看中国生物是被重组对象,但实际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尽管中国生物的收入规模与国药集团不可同日而语,但二者的盈利能力相差无几。
分析人士预测,国药集团很可能以中国生物为平台,将中国生物未上市的生物医药资产注入天坛生物,同时完成对中国生物旗下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整合,进而带来国内疫苗行业出现大范围整合。
此次联合重组短期内对旗下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会有直接的提振,但长期来看,对医药行业整体利好,将减少无谓的竞争和内耗,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过于分散,大型医药企业的整合也是必然趋势。
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还透露,在今年年底前,国药集团还可能完成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重组。届时,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3家医药央企将变为一家。
伴随着医药央企的整合,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大批中小型企业失去市场,市场份额将会集中到一些重组后的巨头企业手中,相应的大批小企业被市场淘汰。从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的整合来看,横跨医药商业和生物制药领域,未来医药行业整合很可能也呈现跨子行业、跨区域、跨集团的趋势。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湖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ancer Cell论文 (2025-08-09)
- 科普医保卡提取代办中介24小时办理渠道推荐三个 (2025-08-09)
- 护肝片哪个品牌最好最安全?国产口碑护肝片推荐,十大护肝片排行第一名实力不容小觑 (2025-08-09)
- 碧迪医疗首台本土化生产流式细胞仪BD FACSLyric生产下线 (2025-08-08)
- Nature:揭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串扰维持机体大脑内稳态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8-08)
- 国度药监局对于养心定悸胶囊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8-08)
- 七部分:到2027年脑机接口症结技术取得突破 (2025-08-08)
- 华人学者发表Nature封面论文:AI从头设计水凝胶,在水中也能保持超强粘性 (2025-08-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