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 很容易“漏网” |
宫颈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5%左右,占所有宫颈病变的4%-10%,尤其好发于30-49岁的女性。由于该病与炎症刺激,性生活和分娩等因素有关,已婚女性占据了发病的98%以上。
宫颈息肉与宫颈糜烂有关,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的黏膜,引起增生,而子宫有一种天然的排除异物的能力,使增生的子宫颈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呈红色,舌状,质地软而脆,触之易出血;息肉还有一个根部,称为蒂,一般蒂细长,大多附着子宫颈外口,宫颈息肉多为单个生长,其形状多数如黄豆粒大小,小的如米粒样,大的直径达1厘米左右。有时也可长有几个息肉。
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多数有异味,或白带中带有血丝;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从出血本身来说,宫颈息肉对健康影响不大,而长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宫颈息肉,有恶性变的可能,国外资料报告为0.7%,我国农村妇女很可能超过这一数字。所以一旦发现宫颈息肉,应积极治疗,一般以手术摘除为主,也可用药物,激光等方法,摘下的息肉应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有否发生恶变。摘除息肉的手术极小,但如息肉较大,蒂很粗,或妇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血液病时,手术就要慎重。宫颈息肉术后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以后则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宫颈息肉是可以预防的,除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阴部卫生,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此外,要勤晒被褥,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等。在此基础上,定期的妇女病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 相关报道
-
- “世界慢阻肺日”专家支招市民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2024-11-22)
- 关注联合国糖尿病日 为何“甜蜜”也会是一种危机? (2024-11-15)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出“新招” 来看相关解读 (2024-11-14)
- 流感高发期来临 这份家庭消毒攻略请收好 (2024-11-13)
- 中疾控建议:老年人、幼童尽早开展流感疫苗接种 (2024-11-07)
- 秋冬呼吸疾病高发 专家提醒“从老到小”均应开展肺健康守护 (2024-10-28)
- 乳腺癌容易盯上哪些人?科学预防乳腺癌 (2024-10-24)
- 如何防治诺如病毒感染?疾控专家给出5点提示 (2024-10-23)
- 天气渐凉 专家提示科学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2024-10-08)
- 全国高血压日:减盐控重 让血压不再“居高不下” (2024-10-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