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石药报价再涨 下游价格倒逼

石药报价再涨 下游价格倒逼

  石药集团的青霉素工业盐(下称“工业盐”)对外报价达到55元/BOU,比两天前的价格又上调了3元。而此前,工业盐价格已小幅上涨,由前期的50?51元/BOU涨到现在的52?53元/BOU,出口价格也涨到6.8?7美元/BOU,且货源依然紧张,并出现了需求大于供应的局面。

  去库存化接近尾声  

     今年上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对工业盐的需求量减少,出口量也锐减。生产厂家对此采取了持续减产或停产、转产的应对方法,使得市场供应量一度减少。如今,库存量已消化得七七八八,如:哈药现在已没有库存,基本不对外报价,供货紧张;华药因成本原因只能小量供应;河南华星药厂因前期停产致使目前货源不足;石药也转移到下游产品。

    供应紧张加上主要原材料价格小幅上升带动工业盐成本的再度增加,最终推动了工业盐价格上蹿。

     总体来看,预计9月份工业盐价格将继续坚挺。后期如果各生产企业能够达成共识,工业盐及下游产品的价格会回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范围。

     下游产品价格倒逼上游  

     据健康网监测显示,工业盐的市场价格在成本线上徘徊已有半年时间;而半年来,6-APA的价格由年初190元/公斤降到现在的163元/公斤,阿莫西林由半年前的210元/公斤滑落到现在的183元/公斤左右,7-ADCA也在不停地调整价格。

     综合数据显示,工业盐销售主要以哈药、石药两大集团为主导,价格在低位徘徊,销售平稳,前期河南华星药厂停产,其他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使得工业盐出货量减少。但是,其下游产品6-APA、阿莫西林、GCLE、7-ADCA,在工业盐价格不断下挫的同时,成交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另据最新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工业盐出口成交量有所减少,6-APA、阿莫西林、7-ADCA等下游产品却有不同程度的增量,如:6-APA出口量达到793.9吨,阿莫西林出口也达到了507.9吨,7-ADCA达到月度出口最高点,突破了110吨。

     综合以上的数据对比可见,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7月,工业盐出口大幅下降,而6-APA、7-ADCA、阿莫西林出口却不断增加。这一现象正说明:工业盐本身正逐步退出该系列产品市场及价格主导的“老大”位置。

     但是,工业盐作为抗生素类产品“风向标”的作用却依然存在。这一点从目前随着青霉素系列产品不断下滑的抗生素价格上还是得到了真实的反应。只不过由于近年来国内以联邦制药、石药集团以及河南华星为首的各生产厂家不断完善下游产业链以及近乎疯狂的产能扩张,将激烈竞争的战火由工业盐烧到了6-APA、阿莫西林、7-ADCA等下游产品,从而,直接导致工业盐的价格被下游产品反推,逐步形成了今天这种下游产品与上游产品价格倒挂的局面。

     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国内青霉素产业链发展中的畸形一面。

     工业盐转向自用及内销

     当前竞争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青霉素产业链向下游转移已是不容置疑了。而如今,哈药也已经在今年完成了其向下游的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延伸的布局。

     从产品的市场分布来看,下游产品的大宗交易主要还是要依托国际市场来完成。反观工业盐,已经由主打出口逐步变为企业自身转化及内销的市场格局,这一点从今年1?7月份的健康网出口监测数据里已经清晰地得以引证。目前国内消化工业盐的厂家主要集中在GCLE、7-ADCA、7-ANCA等生产厂家。
  但是,工业盐以及6-APA、阿莫西林,GCLE、7-ADCA、7-ANCA,还有今后的7-AVCA、7-ACCA等产品都是一个完整产业链上的一环,所以,企业要进行产品的市场报价运作,揣摩其走势,则必须先对产业链进行整体分析。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