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上海医院巧做空间大挪移

上海医院巧做空间大挪移

  目前,上海正结合地方实际,加紧制订本市落实医改措施和实施细则,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为全国医疗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上海的门急诊量、住院手术人次不断攀升,医疗资源供给和需求矛盾比较突出,集中体现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今年出台的国家医改方案一方面强调增加投入、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和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本市各级医疗机构也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各自的定位和服务人群特点,以病人为中心,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努力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医疗服务方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聚焦上海医疗机构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新做法、新经验,以推动医疗机构更好地为民服务。
 
  周五晚上入院,周六下午出院。赵女士没有想到,她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宫颈息肉根除术”,不但没有等候十天半月,而且入院、手术、出院前后不过短短一天,全部治疗费用也节省了不少。

 

  今年4月下旬起,市一医院巧做“空间大挪移”,压缩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休息场所,新开辟了拥有53张病床的日间病房,加上原先的眼科与位于松江南院的日间病房,总床位达到119张,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日间病房,就医难、住院难、手术难得到了初步缓解。

 

  近年来,市一医院医疗服务量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门急诊高达135万人次,住院手术1.7万余人次,同比增30%,居全市23家市级医院首位。有限的医疗资源与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矛盾非常突出。怎样尽力而为做实事,缓解群众看病难?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医院上下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应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入手,扩大日间病房的规模。

 

  日间病房已在国际上通行,即对一些常规基础手术,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完成,病人入院当天即行手术,24小时内出院,从而提高床位周转率。市一医院地处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向外扩张已无可能。新增日间病房想法是好的,可用地从何而来?

 

    多方谋划,领导班子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医院拥有宽阔的地下人防设施,当初是作为战备空间,如今成了库房和医生护士休息场所。决心一下,改造工程立即实施。清空多年积压的物资,布设管道和电路,重新分隔空间……经过改造,原先的阴暗杂乱变得明亮整洁,除了必要的休息区域,所有空间尽量让给病人。

 

  有了用武之地,日间病房的适用范围随之扩展。床位分配也以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各科都有几个“基础床位”,其余“共享”,由医院统一按需调配。针对肿瘤病人化疗难的状况,医院还推出了日间化疗,对定期化疗患者,安排在24小时内完成并出院。日间手术从限于眼科变成了“全科”:普外科、泌尿科、妇产科、胸外科、整形科、消化科……各科室纷纷推出适用日间病房的病种,并由主任医师和高年资护士担纲查房和护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据统计,从4月下旬到现在,日间手术已完成数千人次。医院病人住院从过去的7-15天缩短到1-3天,等候入院的时间也因此大大缩短,从以前要等候2-3个月,到如今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安排入院。住院天数减少还降低了医疗费用,医药费、床位费、餐费、护理费等平均可下降15%-30%,如果加上家属陪护的隐形支出,病人负担大为减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