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生集团否认并入国药

中生集团否认并入国药

  关于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的重组模式,坊间此前一直认定的是中生并入国药,成为国药集团又一个业务板块。然而,昨日,中生集团办公室何女士称,国务院的批复是联合重组,所以并不是我们并入国药。而关于重组细节,何女士拒绝透露。

 

     随着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重组预期渐成现实,央企中专业医药集团仅剩国药集团一家。其与偏好医药整合的综合央企构成“大医药”竞争格局。

 

     联合重组而非简单并入  

     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重组后,央企数目由136家缩至135家,央企重组再下一城。从昨日国资委网站披露的央企名录来看,中生集团已经不在统计之列,而国药集团仍保留在名单中。

 

     9月16日,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表示,整合后名称仍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生集团的员工将归我们。国药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以医药科研、生产和服务贸易为主业的医药企业集团,去年营业收入452亿元。而与其相比,中生集团去年全年销售收入49亿元,资产规模更无法与国药集团相比。

 

     而对于“中生集团将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子公司”的说法,9月17日,朱京津表示,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国务院的批复是联合重组,未来怎么操作,要看由哪个层面来谈,具体重组方案还要看后续协商结果。

 

     关于具体重组规划,朱京津称自己还不清楚。而国药集团老总们目前因国药控股香港上市都出差在外,目前还无暇顾及重组的事情。

 

     或涉上市公司层面整合  

     朱京津称:中生集团是国内血液制品头号公司,在科研和生物制品方面有行业优势,而目前国药集团打造科、工、贸一体化的格局,中生集团的优势正好弥补了国药集团的缺失;另一方面,国药集团具有冷链配送能力,也为中生集团血液制品的输出提供了配套服务。

 

     在医药工业方面,国药集团目前通过直接投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方式,从事抗肿瘤药品和麻醉药品的生产和销售。

     分析人士认为,国药和中生的重组可能涉及旗下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变更。目前国药集团已通过国药控股实现旗下流通类资产的整体上市,未来国药集团旗下的医药工业资产和中生集团未上市医药资产,将成为整合上市对象。而以天坛生物作为整合平台的可能较大。

 

  “大医药”竞争格局渐成  

     同时,国药集团在医药研发上也有部署。朱京津称国药和医工院一直在谈,包括具体合作细节,未来重组可期。在其看来,央企重组的最初话语权掌握在出资人手里,而一旦过了这一关,重组具体规划就看双方集团的谈判和协商了。

 

     实际上,近年来在医药资产整合中,一些综合性央企也在尝试医药资产并购,并在央企整合中形成了“大医药”的概念。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便是突出代表。

     同时,属于“海归派央企”的华润集团也将医药资产的整合作为主业,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北京医药集团等,觊觎优质医药资产。

 

     一旦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的重组完成,那么中央企业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专业医药集团将非“国药集团”莫属。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像华润、通用这样的投资医药资产的央企,并一定意义上成为对手。

 

     业内人士分析,不好评论这些央企的投资选择,不过不排除随着央企整合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未来他们可能也会面临进一步做大或者板块整体剥离的情况。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