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成国际化先锋 |
中医药要走向国际,中医必须先走向国际,而中医要走向国际,中医的文化必须先走向国际。中药国际化尽管困难重重,但作为中药行业的第一品牌,同仁堂还是在1998年迈出了中药国际化的第一步。
与天士力所走的中药“西化”道路不同,同仁堂走的是一条文化输出的传统之路,赢利主要还是沿袭“以医带药”的传统模式,即通过坐堂名医的诊疗活动带动药品的销售。从中药材的种植,到中成药的制造、销售,以及最终的医疗服务,同仁堂构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
在中药材的种植方面,同仁堂有12个中草药种植基地,大多采取参股的方式,与当地企业联合种植所需药材,也为同仁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体系。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有5个生产基地组成的生产制剂群,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种剂型、400多只品种,并且在中国香港大埔工业区建立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港元,它的建成投产将为公司产品进入和拓展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海外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销售方面,公司的产品大多是非处方药,药店为其主要的销售终端。以前主要依靠招商代理的模式销售,近年,公司逐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并不断自建零售终端,目前同仁堂拥有零售终端894家,其中海外店28家,遍布世界17个国家。
在医疗方面,同仁堂独资建立了一家二甲医院同仁堂中医院。除此之外,近年同仁堂还积极涉足药妆和保健食品领域,基本上构建了一个以中成药制造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体系。
至于公司未来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3点:
其一,销售乏力。同仁堂以前主要采取招商代理,依靠品牌、自然增长的被动式营销模式,这造成了渠道控制力弱,营销能力不强的现状。尽管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从目前来看仍然收效不大。同仁堂1000多只品种,但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6只,其中六味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占据公司销售收入的25%?30%,而这两只品种生产企业众多,并非同仁堂独家所有。
其二,管理层激励问题仍未解决。一家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管理团队的优秀与否密切相关。国有企业在经营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部门的制约,同时经营的好坏与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并不大,这导致管理层缺乏全力奋斗的内在动力。作为传统中医药企业的典范,同仁堂需要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其三,继承有余,创新不足。虽然有1000多个产品,但绝大多数都是继承老祖宗的,而目前开展的新产品研发大多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之上的二次开发,真正的技术创新并不多。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大的变革,“老国企”的印记依然十分明显。营销上鲜有独到之处。而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除了产品一流,销售的策略也要不断创新。
目前,同仁堂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丰富的产品系都位居行业前列,并且其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方面的实践也可圈可点,但是羸弱的销售能力是其最致命的短板,而销售乏力又与其固有的僵化体制相关,如何在体制上实现突破,引进更市场化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同仁堂的发展前景将是无可限量的。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对于50批次不契合规则化妆品的告示 (2024-11-22)
- 青海藏医药历久弥新:中藏医馆广笼罩、整顿古籍文献3000余部 (2024-11-20)
- 河北省对于调整部门医疗服务名目价钱的关照 (2024-11-20)
- 山西规范(兼容)“肺功效综合训练”等医疗服务名目价钱 (2024-11-20)
- 福建省对于审定药学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4-11-20)
- 浙江安康数字人已服务超1400万人次 (2024-11-20)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风湿骨痛制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4-11-19)
- 若何拓展丰厚三明医改教训内在?浙江如许“答题” (2024-11-19)
- 国度卫健委:支持药企合规展开营销、学术交流 (2024-11-18)
- 财报披露:百济神州、阿斯利康、阿里安康… (2024-11-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