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涨价救中医行不通 |
![]() |
日前,中国科协第三十六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中医不赚钱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经济原因。专家建议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合理定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医要想获得发展,当然不能饿着肚子。而现实中,相比西医的大出风头和大行其道,中医的确是有点像霜打的茄子。既然学中医的出路不佳,工作难找不说,待遇也不令人满意,再加上学成中医本身需要付出比其他专业更加多的时间成本和代价,性价比这么不划算,少人问津自然也就并不奇怪。
就在中医事业国内遇冷的同时,韩国、日本甚至欧美的中医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不仅国内名中医常常被重金邀请出国问诊,就连这些名中医的麾下弟子也多了不少港台及海外留学生。一时间,中医的确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保持国内中医事业的发展,哪怕至少是确保中医事业得到延续,后继有人,的确需要为中医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甚至完全有必要针对中医的发展出台一些优惠和促进政策。
毕竟,中医人才的待遇有了保障,中医不再饿着肚子,是中医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中医阵地萎缩、人才流失被归咎于“不赚钱”,言下之意,似乎只要中医诊疗涨价便能力挽颓势,只要不差钱中医便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有钱真的能救中医吗?
事实上,中医诊疗的收费涨价了,其实并不能水到渠成地提升中医治疗的水平,真要提升中医服务的水准,也更需要中医从业者更多的钻研和敬业精神,这与诊疗费用的高低倒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按理来说,相比西医,中医本有其优势,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病和疑难病例的诊疗上,中医甚至更加棋高一招,既然如此,只要中医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其实根本不愁市场,经济上也完全不必太过担心。
一些名中医之所以一号难求,甚至常常被高价聘请,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只要手中真有瓷器活,就不必担心没人识货,相反,假如自己的望闻问切之功还不到位,却一心只想着“涨价”,不仅未必能赚到更多的钱,没准还会遭遇市场的用脚投票。认为中医只能靠涨价来救,恐怕是号错了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第十一批国度药品集采报量有看点 (2025-08-08)
- 上海推出18条新步伐 进一步激起贸易安康保险市场倒退后劲 (2025-08-07)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广东全面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付出改造 (2025-08-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国度广电总局部署展开播送电视虚伪鼓吹医药告白集中整治 (2025-08-04)
- 《对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称号治理任务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