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有望新增20多家亿元医药企业 |
![]() |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去年总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连续6年排名全国首位。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10-1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品种。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到2012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实现新增亿元企业20-30家。
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初成
近几年,北京市重点推动北京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集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三大集团的创新体系建设,同时与首都科技资源密切配合,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等领域初步建成了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骨干的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同时,泰德制药、源德生物、乐普医疗等一批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盈利能力强劲,销售利润率往往高达50%。目前,已有16家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先后在纽约、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元。
国内外知名药企抢滩北京
2003年以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已吸引外来投资项目77个,总投资额达138.08亿元。法国的赛诺菲-安万特、美国的宝洁和健赞、丹麦的诺和诺德以及江苏扬子江、吉林修正、河北以岭等国内外知名药企纷纷进驻北京。
“北京拥有全国最雄厚的科研、临床资源,最强大的中心市场,最优秀的高端人才群体,具备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杨伟光认为,这是吸引海内外大批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京发展的主要原因。
同时,一批发展态势较好、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北京赛科药业目前已开始在美国申请注册自己生产的仿制药;北京紫竹药业的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已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集团的海外注册品种已超过400个。
将出“明星”品种加快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大量的上游成果难以与产业、金融资本衔接,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很难快速获得支撑产品。尽管北京目前每年产生40%的生物医药成果,出成果不是目标,不断涌现‘明星产品’才是北京努力的方向。
未来相关部门将帮助重大品种落地和产业化,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新型制剂、研发服务等特色领域的优势,让创新成果在北京生根发芽,从而保证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医药“重磅产品”的诞生地。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自然·医学》:运动是改善疾病的“通解”!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身患两种及以上共病的成年人而言,运动有益,可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08)
- 国内“三甲”医院纷纷布局细胞治疗,脐带血免疫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 (2025-07-07)
- 告别乙肝,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细胞治疗产品SCG101V获批临床 (2025-07-07)
- 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2025-07-07)
- 内蒙古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