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据悉,成都市生物医药生产数量尽管在2008年就达到35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6家,但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发展增速减缓等问题是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尽管目前全市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的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余家,单品种过亿元的优势产品近20个,但这与全市2012年的奋斗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确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时代重任!

  

  全国20强无一本土企业

 

  从整体情况来看,全市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所具备的产业基础依然突出。单从生产企业数量来说,规模以上企业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之一。同时背靠6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标志着全市医药创新资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创新实力。

  这是一份接近全部的数据统计。目前,高新区生物制药企业已达200余家,都江堰市共有9家,邛崃市相关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温江区有规模以上企业21家,彭州市有生产企业29家,双流县生产企业有20多家,武侯区规模以上企业有3家,锦江区规模以上企业有8家。同时,主要在全市配套发展生物医药贸易的金牛区生产企业也有18家,新都区有科伦药业这个全省“标杆企业”。另外,蒲江县也有生产企业20家,龙泉驿、新津等地也有天银制药、事丰医疗器械等实力强劲的生产企业。

  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在全国12个生物产业基地中排名第八,与上海、石家庄等地差距明显。同时缺乏龙头企业,截至2008末,没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前20强,而同处西部的西安、重庆都有企业名列其中。更令人震惊的是,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4年的9.6%下降到2007年的6.5%,2008年更是下降到6.1%,降幅达30%。    

 

  破解发展瓶颈时不我待

 

  加快发展,对成都生物制药产业来说,无疑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那就是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巩固提升现代中药、化学药的产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积极培育医药外包服务。
  这是成都市2012年的具体目标: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8%,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4位;生物医药贸易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20%,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医药贸易基地;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收入超过10亿元,年均增长50%,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在生物制药方面,致力于成为国内重要的疫苗生产出口基地,打造国家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研发基地,力争实现70亿元-100亿元的产业产值。在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方面,致力于打造我国以生物医学材料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力争实现产业产值60亿元-80亿元。在现代中药方面,提升和巩固全市现代中药的竞争优势,力争实现产业产值200亿元-250亿元。在化学合成药方面,致力于成为国内重要的抗生素原料及制剂生产研发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基地,力争实现产业产值180亿元-210亿元。  

  无可厚非,生物制药产业在发展中所需的原材料供应、项目引进与规划、资金瓶颈、推动产业壮大的人才资源、新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产品的医药市场竞争能力等众多的现实困境,都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有效破题。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