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创新提振中医药传统价值

创新提振中医药传统价值

   翘首期盼多年的中医药立法终于露出“真容”,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发布《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引爆行业讨论。这几天,《医药经济报》 收集了不少企业代表就此作出的解读和给出的建议。用李时珍医药集团总裁林朝辉的话说,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度化,利于持久地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 意义。“中医药发展既要坚持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我支持国家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西为中用,但《意见稿》又写明要促进中西医结合,若结合了似乎难以做到 并重,这两个条款需要进一步厘清内涵。”

  千金药业负责产品开发的一位副总经理则表示,“目前企业创新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中药审评仍采用‘西药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价’的思路,如果不打破,创新型中药企业很难真正做大。我们建议,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中医药评价体系。”

  重视基础研究

  

   《意见稿》从中医分类管理、中医药使用规则、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规范性的描述,但业界普遍认为,作为行业首个纲领性法规,在中医基础性研究方面应着墨 更多一些。“现在从事中医辨证理论研究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中医理论是讲究派别的,我建议国家加强鼓励辨证理论的基础研究,鼓励百家齐放。”前述企业副总直 言,要从法规的角度来扶持把脉等传统中医诊断技术的开发。

  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战彪有此同感。他认为,通过自主研发、收购民间验方等渠道获批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新药,不能用化药的指标评价中药。

   记者注意到,《意见稿》强调对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的重视。上游中药材资源、道地属性和产品质量,依托优质中药材资源开展传统和现代中药饮片业务,打通中药 全产业链。“这太有必要了。尤其是许多野生的道地中药材越来越稀少,加上中药材种植、采收、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挑战,如农残、滥挖滥采、不按规范泡制或掺 假等都需要依法管理、依法治业的自觉性。”林朝辉说,中药的安全首先在于药材质量的稳定,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重视中药材种植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意见稿》中还有一个亮点被广为点赞: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向所在地县级主管部门备案即可。 业界认为,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有企业表示愿意参与投资,给一些大师级的名老中医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充分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医 医师可否设立传统中医诊所?传统中医诊所是否就是个体中医诊所?”有专家坦言,本法对此应作出解释或界定。

  “国家可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如现有法律是不允许境外资本开办中药饮片厂的,实际上可适当放开。”林朝辉建议,应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饮片,支持利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

  

  深挖传统潜能

  

   目前有一个现实:我国有20万传统中医师,他们大多在农村,为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多年来,传统中医师被边缘化,存在失传的危险。 《意见稿》第45条规定:“鼓励中医医师和中药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并把中医和传统中医分开,保护了家族式民间老中医的技艺传承。

  罗战彪认为,现代西方教育模式不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目前,业内对开展中西医结合教育有异议。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缺乏长效、稳定的制度保障,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面临失传,中医药传统知识应系统地通过法律有效地保护,中医药讲究的就是继承。

   《意见稿》提到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持著名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及民间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 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但就专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恐怕很多县级政府难以实现,我建议将其上升到省级甚至是国家层面来推动,鼓励开展具有研究和应用价 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活动。”国内一家知名药企的高管谏言。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