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新药学术推广思维换脑

新药学术推广思维换脑

  问:国内一类新药不能搭车做学术推广,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推广之路?自建队伍还是招商更优?

  蔡志军(资深医药人士):一类新药,纯首创,国内外都没有上市的新产品,学术推广可借鉴,但不能搭车,因为没车可搭。一类新药上市,需要在上市前期做大量的市场铺垫,如果前期没有做好人员组织构建及网络准备,我个人觉得,以招商、合作经营的方式操作会更理想些。因为市场是不等人的,但建议选出部分重点区域及有代表性的市场,自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操作,起到标杆、促进及警示作用。

  

  不上量,坚持OR调整

  

  问:有些新药上市两三年,市场依然没有放量,要不要坚持原来的营销策略?不坚持的话,又该如何调整策略?

  蔡志军:新药上市两三年,依然没有放量,这与产品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前期分析及调研后确定产品有市场容量,并组建及配备良好的队伍,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及后勤服务,仍然没有上量,说明策略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市场定位、招投标、人员配置、医学部与销售部门配合紧密度等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这时如果有CSO人员介入,找到病根,对症处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合理的营销策略必须坚持,不足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俞钢(上海思捷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如果策略是正确的,当然坚持;错误的,即刻改变到正确方向。如何判断策略是否正确?我认为,以下几个角度可供参考。

  1.产品的覆盖。产品要实现销量,第一步当然是招标并进院。如果产品上市2~3年后仅仅进入了非常少量的医院,只在个别省市中标,第一步自然是先进院;如果进院数量没有问题,就要考虑医院的产出问题。

  2.医院销量。首先看同等规模医院的销量是否存在重大差别。如果存在,应该考虑为什么有些医院业绩优秀,有些业绩平平。找出这个关键点,有助于产品经理推广好的商业实践,搞清楚在某些医院无法快速增长的原因。

  3.临床实际疗效和安全性。对一个产品长期的投资回报率而言,药物本身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是基础中的基础,甚至安全性先于疗效,毕竟在大多数治疗领域,医生有诸多选择,产品有安全性风险,医生自然不愿处方,特别是在医患纠纷频繁发生的今天。同时,疗效也是销量的基础,虽然产品疗效未必要比竞品优秀,但至少不能比竞品差。

  4.医生理念与厂家推广材料的距离。这是看厂家营销活动执行力的最佳落脚点。公司在产品上市后必然已经基于对市场的理解开展诸多市场活动,如学术会议、拜访等等。然而,医生是否认可厂家宣传的一些产品特点,这才是重点。即使厂家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客户不相信也是枉然。

  5.对照竞争产品的上市情况。还存在一种可能性,竞争对手在这个市场也面临挑战,虽然我们的产品没有在短时间内上量,假如竞争对手也面临同样情况呢?我们要转换思路,研究这个治疗领域有什么阻碍?是病人的就诊率比较低,还是诊断比较困难,亦或病人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总而言之,优秀的产品经理要深入探寻事实背后真正的动力和阻力,只有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找到驱动产品快速增长的动力。

  

  不擅长,外包OR 招商

  

  问:擅长运作口服药的企业新研注射剂型产品,原有经验不足以支持新药营销,自建队伍运作如何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外包的话,选择CSO还是招商更靠谱?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