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假的“真药”绕过监管 |
![]() |
在药品监管上,没有“亡羊补牢”,切莫等到假的“真药”在市场上泛滥流行,才急匆匆地收缴、销毁,那样就晚了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日趋完善、发达,一些国外生产的抗癌类、肿瘤类药品,或者因为国内买不到,或者因为价格昂贵,而成为网络售药的主力军。
然而,我国药品监管执法部门的脚步却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当网上购药成为风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伪造进口证件等现象也逐渐成为网上药店经营者的惯用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在诸多违法手段中,有一种可能还不为人所知,那就是假的“真药”。
一些网上药店通过各种方式从境外购进药品后销售,从中赚取差价牟利。他们认为,自己所购的药品是国外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法经销渠道销售的,自然是“真药”,却忽视了经营药品最重要的环节——审批程序。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后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均以假药论处。
与其他商品相比,药品对于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有着特殊意义。因此,法律对于销售药品有着严格的检测、审批程序。除了传统认知上的药品外,保健品、美容品等产品的销售也需要经过审批,取得批准文号后方能销售。然而,网上售药却避开了这一关键环节,使得未经检验的药品成功绕过监管执法,这无疑将给社会公众的健康造成极大隐患。
药品审批制度之所以存在,是出于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诚然,我国的新药审批制度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速度慢、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等问题。但对于公共卫生意义尚待证实的进口新药,强调加强监管,强调临床研究,适度推迟其上市节奏,则是一种合理的政策决定。
对于日益流行的网购药品行为,药品监管体系应当跟上互联网的节奏,将监管向网络延伸。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法定职权部门,理应建立健全药品网络交易监管机制,延伸执法监管触角,将药品销售执法监管之网织密。在药品监管上,没有“亡羊补牢”,切莫等到假的“真药”在市场上泛滥流行,才急匆匆收缴、销毁,那样其实已经晚了。
对于网络售药平台,应加大他们的责任。每一个网络售药平台的经营者都应对其交易的药品质量及交易情况负有监管职责,明确其对网站内的药品销售信息负有监管、警告、删除、报告等义务。此外,对于未能及时查明的售假侵权行为,网络售药平台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通过经济惩罚手段提高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职责和违法成本。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