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贵州中药材全产业链持续发展面临难点

贵州中药材全产业链持续发展面临难点

  近年来,贵州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富民、扶贫、生态产业,种植面积、产量都在迅速增加,效益逐渐凸显。但记者调研后了解到,目前贵州中药材产业既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加工水平低等问题,也面临后续科技支撑能力匮乏、市场渠道不健全等隐忧,部分地区以量取胜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种植不科学、生产不规范

  一些中药材种植大户、企业及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已成为贵州最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的富民产业之一,然而中药材产业仍存在种植不科学、生产不规范等问题。

  部分企业缺乏研判,中药材品牌多而杂。贵州贵龙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强认为,目前贵州中药材科学化种植的问题点上,主要表现为部分种植企业对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没有做科学的研究与市场判断不科学的种植,可能种得越多,亏得越大。我们公司也是交了3年学费,才逐渐走上道的。贵州威门药业股份公司负责人李筑说。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规划层面,贵州对本省中药材发展缺乏一个清晰的方向,全省种植的药材品种多而杂,道地药材在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方面做得不够。

  以天麻为例,贵州的天麻虽品质优越,但品牌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全省没有主导企业统一对其进行规范生产和市场营销,导致贵州天麻在省外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变成了大路货,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完全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基层存在盲目跟风种植现象。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按照什么挣钱种什么的原则,上面要下面大干快上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因时间紧、任务重、经费少、隔行如隔山等因素影响,各地跟风种植、盲目种植现象比较突出。

  规范化生产滞后,影响品牌和声誉。贵州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明显滞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研究员吴明开说,作为中药资源排名全国第二的贵州,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仅5个,而四川有16个、河南13个、云南9个。目前,贵州有施秉太子参等5个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但种植面积仅占当年人工种植面积的2.5%。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

  专家认为,贵州需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发,整合资源,打造持续健康发展、以质取胜的富民生态产业。

  贵州省多个中药材大县有关负责人建议,进一步强化药材基地建设,对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比照通村油路(水泥路)标准配套建设产业公路,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灌溉、配方施肥、农机补贴等项目,改善生产条件。

  据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目前贵州省有155家制药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89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仅占企业总数29.7%,前十位企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比重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制药企业只有贵州益佰,还没有一家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形成大的没有做强、小的没有做活局面,孝散、弱问题突出。

  此外,贵州省医药产业链不完整,化学药、生物药发展滞后,高端医疗器械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园区要素保障和聚集功能发展不健全,对医药企业吸引力不足。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