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 要改变思路 |
![]() |
寻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要改变思路,村医不一定非得姓“村”。可以培育支援式、派出式的村医,只要能保障村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就行了
最近到重庆、湖北的农村探访,碰到的村医们心忧不已:自己老了快干不动了,可是找不到接班人。这样的焦虑,在近年的一线采访中,一直被持续不断地提及。
没人愿意当村医,是乡土中国面临的现实窘境。当初从“赤脚医生”走过来的那批村医越来越老,退休就在眼前。几年前,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跑了3省18县,调查了100名乡村医生,这些人平均年龄高达63岁,行医时间长达43.6年。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会不断增长,甚至要往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私人订制”的精细化方向发展,即便让这批老村医“超期服役”,也面临知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挑战。
在乡村处于人口、资源等净流出的大背景下,村医群体的新生代也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近几年新医改虽然让村医收入趋稳,少部分村医甚至有所提高,但与原来有卖药收入相比,大部分村医收入比原来少了一大截,甚至不如外出务工。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村医人心不稳,一些人甚至一有机会就想走,因为在农村工作不仅收入低,业务发展空间小,生活也很枯燥,对年轻人毫无吸引力。各种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新从事乡村医生的年轻人数量明显下降。
其实,类似窘境不是我国独有,即使在发达国家,边远、偏僻农村地区也难留住村医。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把新生代村医留在农村,尤其是在中西部各种服务配套欠缺的广袤乡村,同样困难。因此,弥补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口的关键,恐怕不在留人,而在于找到一种途径和机制,让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流向农村。
寻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要改变思路。也就是说,村医不一定非得姓“村”,新生代村医不一定要长住村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巡回式”办法,培育支援式、派出式的村医,只要保障村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就行了。
农村需要的是优质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苦情奉献、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奈坚守者。农村要获得便捷、安全、持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解决当前困扰村医的收入、待遇等问题,让他们职业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奔头,舍此别无他途。
不过,即使采取了轮换式、支援式,也需要变换对村医的激励方式。比如重庆荣昌就用“计工分”办法,奖励村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些退出村医队伍的老村医还想重当村医,半夜村医也愿去村民家里随访。荣昌借此提高村医准入门槛,拥有执业资格的村医大量增加。当然,卫生主管部门还要加强服务质量监控,以防出现服务空白。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村医这个群体,媒体给他们贴的标签常常是“坚守几十年”“默默付出”“无人接替”等。是时候走出这样的观念误区了,因为只有让村医回归价值轨道,顺利实现职业化转变,才能找到“明天谁给老乡看病”的正解。医药网新闻
最近到重庆、湖北的农村探访,碰到的村医们心忧不已:自己老了快干不动了,可是找不到接班人。这样的焦虑,在近年的一线采访中,一直被持续不断地提及。
没人愿意当村医,是乡土中国面临的现实窘境。当初从“赤脚医生”走过来的那批村医越来越老,退休就在眼前。几年前,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跑了3省18县,调查了100名乡村医生,这些人平均年龄高达63岁,行医时间长达43.6年。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农村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会不断增长,甚至要往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私人订制”的精细化方向发展,即便让这批老村医“超期服役”,也面临知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挑战。
在乡村处于人口、资源等净流出的大背景下,村医群体的新生代也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近几年新医改虽然让村医收入趋稳,少部分村医甚至有所提高,但与原来有卖药收入相比,大部分村医收入比原来少了一大截,甚至不如外出务工。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村医人心不稳,一些人甚至一有机会就想走,因为在农村工作不仅收入低,业务发展空间小,生活也很枯燥,对年轻人毫无吸引力。各种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新从事乡村医生的年轻人数量明显下降。
其实,类似窘境不是我国独有,即使在发达国家,边远、偏僻农村地区也难留住村医。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把新生代村医留在农村,尤其是在中西部各种服务配套欠缺的广袤乡村,同样困难。因此,弥补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口的关键,恐怕不在留人,而在于找到一种途径和机制,让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流向农村。
寻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要改变思路。也就是说,村医不一定非得姓“村”,新生代村医不一定要长住村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巡回式”办法,培育支援式、派出式的村医,只要保障村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就行了。
农村需要的是优质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苦情奉献、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奈坚守者。农村要获得便捷、安全、持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解决当前困扰村医的收入、待遇等问题,让他们职业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奔头,舍此别无他途。
不过,即使采取了轮换式、支援式,也需要变换对村医的激励方式。比如重庆荣昌就用“计工分”办法,奖励村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些退出村医队伍的老村医还想重当村医,半夜村医也愿去村民家里随访。荣昌借此提高村医准入门槛,拥有执业资格的村医大量增加。当然,卫生主管部门还要加强服务质量监控,以防出现服务空白。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村医这个群体,媒体给他们贴的标签常常是“坚守几十年”“默默付出”“无人接替”等。是时候走出这样的观念误区了,因为只有让村医回归价值轨道,顺利实现职业化转变,才能找到“明天谁给老乡看病”的正解。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家疾控局:“五一”假期前后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2025-04-23)
- 谷雨节气将至 专家支招科学养生与疾病预防 (2025-04-21)
- 高尿酸痛风会引发肾病 应严格尿酸管理 (2025-04-21)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