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过期药品回收的公益活动遇冷

过期药品回收的公益活动遇冷

  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3~2014)》统计,近八成日常备药的中国家庭,有超过八成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笔者的叔叔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其中一员。这不但每年造成了1.5万吨过期药的浪费,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么多的过期药,其实早就是明文规定的“危险废物”,如被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水源甚至空气产生危害。
 
  原本,过期药通过社会组织共同搭建的渠道回收,是一项让人安心的好举措。然而令人纳闷的是,从去年至今,133家加入回收家庭过期药回收行动的药店,有三分之一已退出了试点。另一方面,到药店买药的市民,对过期药回收虽然好奇,但缺少基本的了解和认知,缺少配合回收的动力和热情。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说,药店没有获得相应的优惠和补贴,且无利可图,是这项公益活动遇冷的主要原因。
 
  从根本上讲,公益活动的推行,关键在于找准各个参与主体内在需求上的结合点,让药企、药店和买药的市民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才能让活动被人接受和推广。试想想,任何一项公益活动,如果不能与参与各方的内在需求相对接,那其好处恐怕难免只局限于责任层面的说教和宣传,推行起来的确会困难重重。
 
  从现在佛山本地回收过期药的模式看,行业协会通过与试点药店、环保企业之间的协议,来完成过期药从登记、保存、回收到销毁的全过程管理,并对违规药店实施惩罚性的“黑名单”监管,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制设计。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市民对回收过期药的利害缺乏基本的认知,药店以礼物兑换来激发市民主动参与回收的吸引力还非常有限,这就让这套机制显得“动力不足”。
 
  那怎样才能让市民更好地参与到过期药物回收的公益活动中呢?很大程度上,这要仰赖于广大药企、药店以及医务工作从业者所践行的职业规范,来促使市民回归理性,而不是在消费者埋单之后就完了。梳理我们治病救人的传统理念,“大医治未病”中其实就包含着一条智慧的经验。转换成现在的语言来理解,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光,并不局限于治愈疾病,而是应当向人们推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让人们能够少生病,少就医。具体来讲,医务工作者或药店工作人员要在市民看病和买药时,能够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实用的用药建议,比如具体到买某种药的一次药量是不要超过几天,还是以一个季度的用量为宜。这样一来,回归了理性消费的市民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回收过期药这样活动的公益宗旨。
 
  多年前,有医药企业倡导将一年中的某个日子固定作为“换药节”,推行过期药品回收(免费更换)。这样的“换药节”,或许不但可以有,还可以作为药企、药店以及医务工作者指引市民消费药品中的一个常态,方能深入人心。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