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缺氧不可忽视,养血清脑让大脑多吸氧 |
![]() |
现代健康网讯: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靠脑循环带来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一、缺氧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缺氧,是一种隐藏在现代人身边的健康杀手。人体如果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会导致身体器官氧气不足,进而影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运行,使人体陷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精打采、反应迟钝、疲惫无力及嗜睡等症状;
影响呼吸系统:出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喉咙痒及咳嗽等症状;
影响循环系统:出现心悸、心跳加快或减慢等症状;
影响消化系统:出现没胃口、胀气、便秘等症状。
同时,口腔溃烂、咽喉发炎、牙龈出血、头皮屑多、皮肤苍白、伤口不易愈合等皮肤黏膜问题也可能是患上缺氧症时身体所发出的警报。长期的缺氧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者,也更容易复发或症状加重。
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大脑缺氧
1、勤开窗,让空气流通起来。研究显示,每开窗换气一次,可去除室内50%~60%的混浊和有害气体,帮助身体血氧浓度升高65%以上。
2、在室内摆放植物盆栽。在室内环境放植物是净化空气、制造氧气的好方法,既天然又可美化环境。摆放植物可选择叶面大、叶面皱折多、叶片表面不平、绒毛多且分泌黏性物质的植物。注意定期清理脏的叶片,才能有效发挥植物净化空气功能。
3、多做有氧运动。多做诸如慢跑、快走、跳绳、游泳等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氧气,同时还能有效排出体内沉积的毒素。
4、常备养血清脑颗粒,让大脑吸吸氧。血红细胞是人体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主要媒介。除了外部环境所造成的缺氧外,自身脑供血不足也是缺氧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天士力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红细胞的功能,增加脑供血供氧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流速度和微循环,提高大脑耐缺氧能力,是治疗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的中药特效药。
三、日常生活中多做有益大脑的事儿
1、低热。少吃含过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减少脑卒中危险,延长大脑寿命。每天应至少吃110克水果和蔬菜,选择低热、低脂零食,油脂方面尽量选择橄榄油,少食含盐量高的食物,选择去皮鸡肉、鱼类和瘦肉,肉食最好不油炸。
2、减重多动。体重超标或者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过量,容易增加高血脂和血栓危险,而血栓容易造成大脑供血减少,引发脑卒中,且肥胖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而减轻体重则可降低这些风险,让大脑能够颐养天年。运动是最棒的健康医生,是消耗体内热量的极佳方式,减轻体重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规避脑卒中风险,就像给大脑买了一份医疗险。每天最好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锻炼5天。运动可多样化,比如,跳舞、散步、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3、限酒戒烟。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能降低心肌收缩力,饮酒过量容易导致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卒中等意外的发生,也容易过多摄入热量,增加肥胖危险。限酒相当于给大脑一份意外险,男女日饮酒量分别不应超过两杯和1杯(1杯酒相当于340克啤酒、142克红酒或42.5克白酒)。吸烟是脑卒中最大的可预防风险因素,香烟会不断榨取自己的健康财富,其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夺导致血管变窄,血栓危险增加,进而损害心脑血管系统。因而,戒烟就是在给自己的健康财富买保险。
4、用药。如果脑卒中已经发生,保证合理用药就是大脑的健康险。研究证明丹参能祛淤血、生新血;三七则有活血、散血之良效,均为中草药里活血化淤的名药。丹参及三七均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是中成药,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它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提高高机体抗凝能力的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头晕头痛症状明显的可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服用。
最后,提醒出现头晕头痛等亚健康状态的人,一定要选择纯中药制剂的养血清脑颗粒,它无任何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尤其是对长期在封闭式的空调间从事脑力工作的办公室一族而言,养血清脑颗粒更是帮助大脑有效“补氧”的常备药品。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自然·医学》:运动是改善疾病的“通解”!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身患两种及以上共病的成年人而言,运动有益,可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08)
- 国内“三甲”医院纷纷布局细胞治疗,脐带血免疫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 (2025-07-07)
- 告别乙肝,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细胞治疗产品SCG101V获批临床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