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垄断,中国高端医疗耗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 |
医药网8月4日讯 美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展览会——2016年美国国际医疗器械及设备展览会于8月2日至4日在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展览中心举行,展会将整合资源为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专业的展示平台,有效开拓全球市场,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医疗器械增长率将维持在8%以上,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将持续高于医药市场4%-7%的增速,到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00亿美元。
国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2.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3.消费水平的提升,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
4.行业逐步规范化发展。
在以上四个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0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虽然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但是这也无法掩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相对竞争力较低的缺陷。
1.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有近万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这样的现状之下结果是,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外产品在大部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本土企业与欧美竞争对手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亟待提高。我国高值耗材市场除了支架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外,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垄断,导致高值耗材市场整体价格偏高。
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
医疗器械进口产品主要以高端诊疗器械为主
2.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
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资金及规模的限制,不具备核心技术,行业内企业研发力量的薄弱将不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预计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越加紧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重点产品如影像、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与植入及家庭康复用品等,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其中,作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消耗医疗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如能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在系列政策加速落地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我国高值耗材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国产化浪潮。
医药网新闻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医疗器械增长率将维持在8%以上,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将持续高于医药市场4%-7%的增速,到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00亿美元。
国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2.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3.消费水平的提升,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
4.行业逐步规范化发展。
在以上四个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0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2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虽然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但是这也无法掩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相对竞争力较低的缺陷。
1.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有近万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这样的现状之下结果是,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外产品在大部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本土企业与欧美竞争对手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亟待提高。我国高值耗材市场除了支架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外,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垄断,导致高值耗材市场整体价格偏高。
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
医疗器械进口产品主要以高端诊疗器械为主
2.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
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资金及规模的限制,不具备核心技术,行业内企业研发力量的薄弱将不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预计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越加紧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重点产品如影像、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与植入及家庭康复用品等,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其中,作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消耗医疗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如能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在系列政策加速落地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我国高值耗材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国产化浪潮。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合适范畴与体重治理尺度 (2025-07-16)
- 对于颁布2025年度持续医学教育推行名目的关照 (2025-07-1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同意注册225个医疗东西产物的布告 (2025-07-16)
- 重生儿参保都有哪些福利?国度医保局解答 (2025-07-16)
- 2024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 这几个症结数据均增长! (2025-07-15)
- 新增商保立异药目次 2025年医保目次调整正式启动 (2025-07-14)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结果落地宁夏 (2025-07-14)
- 惠及环球!中国医疗配备进口190多个国度和地域 (2025-07-14)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