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定价模式问题分析 |
![]() |
何为药品定价模式?即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如果痊愈率、显效率相等,即价格应当相同;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当痊愈率、显效率类似,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相等,即价格应当相同。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在于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既如此,等效等价的药品定价原则能否取代顺加作价、优质优价等药品定价原则呢?
等效等价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如果痊愈率、显效率相等,即价格应当相同;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当痊愈率、显效率类似时,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相等,即价格应当相同。细化以上原则,就是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痊愈率、显效率的差异与价格差异的关系,或者同一药品、同类药品在治疗同一疾病时,痊愈率、显效率类似,而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与价格差异的关系。
此外,其他属于药品定价管理从属影响的因素,如知识产权、生产成本、规格、包装因素、品牌效应等,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力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等效等价药品定价原则与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原则存在本质的不同。
事实上,现行的药品定价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优质优价”概念局限。
“优质优价”是在“质价相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是指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要相适应,也就是说应根据药品质量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做到价格水平与药品内在质量相统一。根据“优质优价”原则,扩展了对药品质量评价的因素,引入GMP等作价成分。但是,“优质优价”的重要缺陷在于,这些标准脱离了药品应该以疗效为核心的特殊性,完全可能存在优质而疗效不高的情况。
第二,单独定价仍然没有体现药品的根本价值。
为了在维持药品价格稳定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发展,提高国内药品行业的整体实力,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体现药品的优质优价,对不同企业生产的政府定价药品,在价格上将专利药品、新药以及名优药品与普通药品拉开差价;在其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或者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时,生产企业可申请实行单独定价。
但是,专利药、新药并不一定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品,名优药品的认定没有法律依据,实际上是以政府信誉作为担保,而不符合政府职能,如三鹿奶粉还曾经是国家免检产品。单独定价的药品价格与普通药品价格差异显著,约有三分之一的普通药品价格低于单独定价药品价格的50%,甚至更多。
第三,“社会平均成本说”缺乏现实可行性。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社会平均成本是制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基本依据。同时,按照价值规律,必须考虑药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对药品价格的制定,在依据成本和市场供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然而,一方面,我国实行价格管制的药品种类有2400多种,约占市场上药品流通数量的20%,销售额为60%左右。面对上千种药品由4000多家药厂生产的格局,且不说波动的成本变化,仅仅是定价所需要的成本信息,相关政府部门不可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不同所有制药品企业的成本组成有所不同,因此,社会平均成本不可能通过计算获得。
第四,“成本说”缺乏合理性。
我国药品价格核算的基本方法是成本加成法。该方法以成本为核心,按成本加一定利润率之和来制定销售价格。成本加成法的初衷是在保障药品生产者收回成本的前提下,控制流通环节中的每一次加价,从而达到限额盈利的目的,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成本加成法必须逐一核定具体药品的生产成本,这种核定亦受到不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的影响而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是患者购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在疗效一致的情况下,价格相对低的品种是首选。该种价格管理机制还阻止了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以降低成本,原因在于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后,药品必须依法降价。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长征机器人手术中心5000例里程碑活动圆满落幕 (2025-08-10)
- 太极阴阳:北京大学王凯团队血管类器官研究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8-10)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湖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ancer Cell论文 (2025-08-09)
- 科普医保卡提取代办中介24小时办理渠道推荐三个 (2025-08-09)
- 护肝片哪个品牌最好最安全?国产口碑护肝片推荐,十大护肝片排行第一名实力不容小觑 (2025-08-09)
- 碧迪医疗首台本土化生产流式细胞仪BD FACSLyric生产下线 (2025-08-08)
- Nature:揭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串扰维持机体大脑内稳态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8-08)
- 国度药监局对于养心定悸胶囊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8-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