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类人容易被肝癌“偏爱”?有这些坏习惯赶紧丢掉 |
![]() |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为推进落实防癌科普宣传,人民网科普中国特别推出全国肿瘤防治周系列报道,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癌症——肝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为 25.7/10 万,居于全球之首,每年新发和死亡患者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并且至今发病率仍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肝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发病率,其实并非肝病真的来势汹汹,而是病发初期常常被我们忽视,最终酿成恶果。从医学角度来说,很多肝病初期都具有症状不明显的特点,所以大多数肝病一到发现时已经十分严重了,而肝病的长期不治疗不处理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得肝癌呢?日常又该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肝癌“偏爱”这四类人
一、5年以上的乙肝、丙肝患者及相应病毒携带者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乙肝不算大病,怎么就和肝癌有关了?这是因为,乙肝病毒若长期存在于体内,会攻击和损伤肝细胞,肝细胞为了应对和修复病毒的损伤,就会“改头换面”,改变自身的结构,从而癌变,形成肝癌。
但不必惊慌,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次,患有乙肝的患者只要遵照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就可以有效降低乙肝转变成肝癌的风险。
二、有肝硬化的人
研究表明,50%的肝硬化病人会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三、有肝癌家族史者
肝癌并不是遗传病,但肝癌会有一种家族聚集现象。最常见的例子是,患有乙肝的妈妈,生产时将乙肝病毒“传递”给了孩子。不过不用太担心,就算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给孩子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毒。
四、40岁以上、有长期不良习惯的人
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分别是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长期有酗酒、抽烟、食用霉变食物、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水等习惯的人群,发生肝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喝酒的人容易得酒精肝,而酒精肝很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再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一是减少酒精摄入。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进行解毒,在此过程中形成对肝细胞有毒性的产物——乙醛。长此以往会使肝细胞坏死、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导致肝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乙肝病史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绝对忌酒,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会和病毒起协同作用,从而促进肝癌发生。
二是拒绝霉变食物。发霉的花生、玉米、稻米、白薯等存在大量真菌,这些真菌可以产生一种“黄曲霉素”的物质,其毒性比氰化钠大10倍,堪称“最强致癌物质”。这些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后,首先要经过肝脏,并经肝脏代谢解毒,肝脏是第一受害者。因此,食物若出现发霉变质,应该注意及时丢弃。
三是注意饮水卫生。研究发现,水在被污染后,会含有大量的有机致癌物质,且利于藻类繁殖,藻类产生的毒素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是防止病毒性肝炎。前面提到,肝炎病毒感染是造成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感染,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注射等。其次,预防乙肝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最后,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病毒携带者,应定期监测病毒的水平,根据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抗病毒治疗。
五是定期体检。应定期做好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如发现可以病灶则考虑进一步做肝脏CT或磁核共振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肝癌可发于任何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肝炎等一些有高危因素的人,发病率会更高。相比之下,虽然未患肝病的普通人得肝癌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还是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