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疫情下CRO企业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疫情下CRO企业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近日,国内临床CRO头部公司泰格医药以及CR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联营公司之控股子公司药明巨诺先后传出赴港上市消息,成为行业焦点。

在这期间,各CRO公司也纷纷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报。此前,外界普遍认为,CRO企业的业务主要来源于药企的反哺,作为中间的“卖水人”,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轻微。从已披露的国内各CRO企业一季度报整体来看,除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CRO企业出现严重下滑趋势,其余头部企业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疫情下的成绩单

作为我国CR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率先在全球打开市场。据了解,药明康德有七成以上的客户来自海外。受疫情影响,4月29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2020年一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下降21.59%。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药明康德2019年年报指出,公司总体净利润同比下滑17.96%,引起广泛关注,这是药明康德回归A股后的首次下滑。

对于一季度利润大幅下降,药明康德指出公司经营活动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包括武汉研发中心延迟复工近2个月、临床CRO业务中SMO和CRA业务受到影响,以及其他业务板块工作日有所减少等。

同样倚重海外市场的“科创板西南第一股”成都先导,目前海外客户收入占比90%以上,同样遭受重创。其2020年一季度指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74.03万元,同比下降80.33%。

而整体来看,其余CRO头部企业2020年一季度多呈现稳定增长,其中泰格医药、康龙化成2020年1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5.22%、87.16%。“小而美”细分领域的美迪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增长30.17%。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泰格医药、美迪西等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政府补助。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更重视医药/器械产品的研发,CRO公司也由此获益。

后疫情时代,CRO企业或迎发展良机

尽管受疫情冲击,我国CRO企业基本面多多少少受到影响,但是从市场潜力来看,CRO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从2014—2018年,全球CRO市场规模从约400亿美元增至579亿美元,预期2023年将达到952亿美元。而我国已上市的CRO公司2018年在全球市场市占率合计仅为 4.8%。

而在我国除药明康德目前营收收入过百亿外,其余头部企业距离百亿大关目前仍然相距甚远。因此,由于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整体偏低,抢占国际市场仍旧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各巨头以及一些“小而美”的细分龙头未来增长业务规模的主要路径。

同时,随着未来海外产能向我国转移以及我国创新药不断发展、研发支出不断增加, CRO 在国内的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

除本身的市场潜力以外。前文提到,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更重视医药/器械产品的研发,对CRO公司支持和引导力度也加大,因此CRO公司的发展将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多款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快速优先进入临床阶段,率先参与的企业有望取得先发优势。以瑞德西韦的临床研究为例,泰格医药与药明康德旗下津石医药分别以CRO和SMO的身份参与其中,尽管免费提供服务并不会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利好,但可能有助于参与到更多新冠病毒治疗候选药物的中。

寻求避风港?CRO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

疫情之下,新冠药物的研发成败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日前,泰格医药宣布计划赴港上市,有望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三家“A+H”药物研发外包服务(CRO)企业。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泰格医药近一年来却遭遇实控人跟高管连连减持。据蓝鲸财经报道,2019年至今,泰格医药的重要股东减持已经达到50次,累计套现达18.65亿元,而且在此期间,重要股东无一增持。其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创始人是叶小平和曹晓春二人一共减持36次,累计套现达5.997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实控人跟高管连连减持或是因为认为公司目前股价过高,存在估值泡沫。也有人指出,减持行为或是因为疫情将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关。前文提到,泰格医药率先参与新冠疫情药物样的临床试验,但据悉,目前受病人招募和并不顺利,很可能会出现停滞局面。因此,泰格医药在此时选择赴港上市募资,或许正是其为抵抗风险做出的决定。不过,据新京报最新报道,5月6日,在回答投资者“疫情是否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这一问题时,泰格医药表示,公司于2020年2月初陆续复工复产,目前没有出现因疫情被取消的项目。

而与此同时,药明巨诺也传出赴港上市消息,拟集资3亿-3亿美元。这将成为第3家药明康德相关体系内上市公司,其余两家分别为药明生物(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研发服务)以及合全药业(提供创新药品研发外包的生产服务)。

药明巨诺是一家细胞疗法公司,由药明康德与美国朱诺治疗于2016年共同创立,主要研发抗原受体(CAR-T)、细胞受体(TCR)技术。在合作之初,药明康德对药明巨诺寄予厚望并获得了红杉资本等明星资本的加持。2018年,药明巨诺对外宣布:研发的首款CAR-T药物在中美两国都已进入临床阶段,有望2020年上市。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