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以基因组为中心解析北美白垩纪晚期尖角龙化石中的新型微生物谱系 |
![]() |
古生物学研究曾频繁报道,中生代恐龙化石经过约2.5亿年~6500万年仍然出乎意料地保存着胶原蛋白、血管等内源性有机物。但考虑到蛋白质易于降解,且在逾百万年的时间里微生物很多已聚居于骨骼中的孔隙内,所以这些内源性的软组织是否可以残存在中生代化石骨骼中一直备受争议。研究人员对蛋白质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恐龙化石骨骼中微生物群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在化石形成学(又称埋藏学)中的潜在作用仍不明晰。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研究员刘翠艳等对从白垩纪晚期尖角龙骨骼及其表面的泥岩中发现的微生物进行基因组分析,深入了解微生物改造骨骼化石的潜力。
该研究从宏基因数据组装出46个高质量的基因组,分别代表6个门及1个古菌门。基因组的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组大部分都显示是新的纲、目、科、属或种,且未曾成功被分离为纯培养。相比包裹骨骼的泥岩样品,骨骼富集了Nitriliruptoria、Delt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等纲的基因组。对基因组功能基因开展的相关研究揭示多个物种可能参与碳、氮、硫和铁的代谢。分析发现,很多微生物基因已表达,但没有发现内源性恐龙胶原蛋白肽。研究表明,出土的恐龙骨骼是微生物(包括新谱系)的栖息地;与外部沉积物相比,骨骼化石内部独特的微生境和地球化学组分支持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也包含多组基因相互联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些微生物群落在中生代恐龙化石中的存在敦促科学家们在寻找残存的内源性生物分子时,必须格外审慎。
相关成果以Genome-centric resolution of novel microbial lineages in an excavated Centrosaurus dinosaur fossil bon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Microbiome。(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重磅:破解阿尔茨海默病抗体药的脑出血副作用——突破血脑屏障,靶向递送抗Aβ抗体 (2025-08-10)
- Nat Rev Neurosci重要综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系统回顾了该领域近十年来的关键进展 (2025-08-09)
- Cancer Cell:于君团队证实,补充这种益生菌,可增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效果 (2025-08-09)
- Cancer Cell:魏嘉/李颜团队揭示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癌症骨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8-09)
- 为何CAR-T 疗法易复发?Mol Cancer:细胞衰老成“隐形杀手”,共刺激域差异决定疗效命运 (2025-08-08)
- Nature:多发性硬化症的“元凶”现身?科学家揭示EB病毒惊人发现! (2025-08-08)
- Nature:锂缺乏或会诱发阿尔兹海默病,但锂化合物却能逆转小鼠疾病 (2025-08-08)
- 不止供能,还能抗癌?!Cell Metabol:葡萄糖能帮抗癌 T 细胞“充电”!糖鞘脂合成是关键 (2025-08-08)
- Am J Pathol:肺腺癌脂质代谢新靶点!科学家揭秘Perilipin 2蛋白的关键作用 (2025-08-07)
- Nat Chem Biol:脂肪细胞中的“内部信号”,科学家揭秘脂肪分解的新机制 (2025-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