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心梗年轻化 根本还得靠自律 |
![]() |
心梗猛如虎,一旦发作,十分凶险,死亡率高。
前不久,一位知名编剧,突发心梗去世,不到40岁,十分可惜。这些年,因心梗去世的人,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据媒体报道,近一个月以来,苏北医院心血管外科已接诊69例心梗患者,最多的是24小时内连续接诊10例。这些心梗患者中,两成以上为中青年,其中一人才27岁。
这只是一家地方医院,如果放眼全国呢?中青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正处在拼搏做贡献的阶段,人没了,对一个家庭来说,带来的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损失。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心梗纠缠上了呢?
一句话,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黑白颠倒、作息紊乱;吸烟喝酒、暴饮暴食;成天坐着,不爱运动;工作繁重、压力山大……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导火索,而这些又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身体被早早透支,不独心梗,各种疾病的发作也越来越早。
那么如何应对?每次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因心梗离世后,媒体上都会科普心梗的相关知识,帮助人们预防。比如通过识别牙痛、脐周疼痛、胸闷、左上肢无力、肩胛骨疼、脚底疼痛等身体征兆来判断心梗来袭,做好防护,及时求医。客观上说,确实有用,也有效,但是实际作用恐怕有限。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些用来判断心梗的身体征兆,不是唯一指向心梗的。有征兆,不一定是心梗。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牙痛就是心梗吗?胸闷和脚底疼就是心梗吗?假设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对这些征兆烂熟于心,警惕性很高,一旦出现苗头,就立马放下手边的工作,不开会了,不干活了,赶紧往医院跑,这可能吗?
而且对于中青年人来说,每天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工作上的、家庭里的、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琐碎繁杂,心力交瘁,怎么可能天天默背“心梗的N种征兆”呢?
因此,遏制心梗年轻化,根本还得靠自律,靠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把心梗的诱因扼制在前端,釜底抽薪,要比在后端封堵更有效率,可操作性更高。烟戒了,酒撇了,少吃肉,多吃菜,运动起来,合理作息,平衡心态……把这些生活习惯培养起来,坚持下去,从根本上铲除心梗等生活方式病的产生土壤。
这就好比灭蚊子,点上蚊香、支起蚊帐、看见就打,是被动防守,不如清除积水、打扫垃圾、填塞树洞,防止蚊子产卵,从根子上一劳永逸地解决。事情不同,道理一样。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