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你是高危人群吗? |
![]() |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肝癌是中国第四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位居第二。与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尚未普及肝癌早诊早筛。
肝癌在中国为何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究竟哪些群体属于高危人群?
肝癌成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
日前,“肝癌早诊早筛云端论坛”在北京举办。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肝癌是中国第四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经位居第二。
在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下,中国肝癌患者5年的总体生存率不足20%。
《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平均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
“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在论坛上表示。
数据还显示,2015年全国肝癌新发病例约36.5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50%。
肝癌已是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60岁以下人群中,肝癌仍是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
中国肝癌发病率为何如此之高?
王红阳介绍,在中国,致死率很高的肿瘤病种半数以上都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据介绍,中国的癌症谱有区别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既有遗传上的差异,也有生活习惯的差异,还有环境的区别。
另外,在专家看来,肝癌在中国的高发病率与肝炎病人人数众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很多专家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比如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都是和炎症密切相关。”
王红阳解释说,很多肝炎病人可能经过漫长、复杂的过程后,会变成肝癌病人。
她强调,中国的肝癌患者有80%以上都有乙肝病毒感染的病史。而在中国,将近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其中一部分的乙肝病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注。
早诊早筛情况不理想
与高发病率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在中国,肝癌的早诊早筛情况并不理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以该院的临床数据举例说,通过分析1300余例肝细胞癌特征,极早期和早期肝癌仅占到40%。很多患者在发现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侯金林强调,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普及肝癌的早诊早筛。”王红阳强调。
她以日本举例介绍说,日本通过上世纪90年代起就大力推行高危人群的筛查,特别是针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数据可以看到,国内医院收治的肝癌病人70%以上都是中晚期的病人,而日本医院收治的70%以上都是早期的病人。
“如果这样去对比两个国家的病死率的话,那我们的病死率一定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就是早诊的问题,早诊会对治疗带来很大的优势。”王红阳说。
如果你是这几类人群,请注意!
通过研究,专家发现,肝癌是异质性最高的恶性肿瘤。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病因非常复杂,有多种危险因素,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酒精以及一些代谢性因素,同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也是重要因素。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糖尿病也和肝癌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复杂的病因都会促进它的异质性增加。
在专家看来,一些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中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专家称,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另外,专家介绍,随着技术发展,基因检测技术作为现有临床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也有望为解决肿瘤早期预警筛查的老问题开辟新思路。(完)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家疾控局:“五一”假期前后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2025-04-23)
- 谷雨节气将至 专家支招科学养生与疾病预防 (2025-04-21)
- 高尿酸痛风会引发肾病 应严格尿酸管理 (2025-04-21)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