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细胞发现:成功编辑人类三核胚胎中的线粒体DNA碱基

细胞发现:成功编辑人类三核胚胎中的线粒体DNA碱基

来源:生物世界2022-02-06 09:56

《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刘中达团队撰写的研究论文,题为“一种细菌胞苷脱氨酶毒素能够实现无crispr线粒体碱基编辑”。刘汝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细菌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基作用,并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

《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刘中达团队撰写的研究论文,题为“一种细菌胞苷脱氨酶毒素能够实现无crispr线粒体碱基编辑”。刘汝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基作用,并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U)。DddA切割半体与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阵列蛋白(TALE)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融合,产生无RNA的DddA衍生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DdCBE),具有较高的靶向特异性和编辑准确性。他们成功开发了独立于CRISPR-—DdCBE的基础编辑器,可以精确编辑线粒体基因组(mtDNA),为研究线粒体遗传病和治疗线粒体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

然而,为了使用DdCBE碱基编辑工具治疗人类线粒体突变,有必要在体内模型中评估其效果和特异性,尤其是在人类胚胎中。

最近,《细胞发现》杂志发表了人类3pn胚胎中DDCBE介导的线粒体碱基编辑。通讯员由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徐正峰、沈斌、凌秀峰撰写。本研究首次证明了DdCBE介导的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在人类三核(3PN)胚胎中的可行性,并指出纠正人类早期胚胎线粒体DNA致病突变的可能性。

本研究证明DdCBE可以修复线粒体DNA中的一系列致病碱基突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三核(3PN)胚胎的线粒体DNA中存在脱靶。虽然这些缺失靶点可能不足以产生表型,但也提醒我们,DdCBE线粒体碱基编辑工具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满足临床需求。(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