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极光激酶调节根瘤共生的分子机制 |
![]() |
来源:分子植物卓越中心2022-10-19 09:34
在北欧神话中,利昂娜的极光用翅膀划破漆黑的夜空形成极光,预示着黎明的到来。极光基因最早在黑腹果蝇中发现,其突变细胞分裂形成单极纺锤体,形似极光,故命名为极光激酶极光。
在北欧神话中,利昂娜的极光用翅膀划破漆黑的夜空形成极光,预示着黎明的到来。Aurora基因最早在黑腹果蝇中发现,其突变细胞分裂形成单极纺锤体,形似极光,故命名为极光激酶Aurora(Glover等,1995)。Aurora在许多癌症中过度表达,因此Aurora在抗肿瘤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人员对其在植物中的功能知之甚少。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与创新中心研究组、中国科学院植物与微生物联合研究中心-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Jeremy Murray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召开会议。发表了题为《共生细菌胞内感染需要线粒体激酶Aurora 1》的论文,首次揭示了Aurora在根瘤共生中的重要作用和调控机制。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分析共生的分子机制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基础。共生系统的建立取决于根瘤菌能否成功侵染宿主。对于大多数豆科植物来说,根瘤菌通过细小的显微侵染线侵入植物细胞,然后在根瘤菌中定殖固氮。侵染线呈管状,穿过细胞,由植物细胞膜和细胞壁内陷形成。形成过程依赖于细胞骨架的重塑,需要微丝、微管和囊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科学家注意到,侵染线形成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行为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发育过程十分相似(Brewin,1991;Rae et al .1992),但尚不清楚细胞周期是否参与侵染线的形态发生。
以往的研究发现,根瘤菌感染的发生与多个细胞周期基因的再激活密切相关(Breakspear et al .2014)。由于AUR1突变体的死亡,我们使用CRISPR/Cas9编辑系统进行共生组织特异性敲除。发现AUR1突变后侵染线发育异常,说明aur1在早期结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活细胞荧光成像分析、共沉淀和蛋白磷酸化实验表明,AUR1与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MAP65相互作用,共位于根毛感染前结构中,提示AUR1通过调节细胞骨架促进感染线的形成。研究人员对转录调控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UR1的激活是由R1R2R3-Myb转录因子MYB3R1直接调控的。干扰MYB3R1的表达显著抑制了感染线和结节的形成,而MYB3R1的过表达显著增加了感染和结瘤。与非豆科植物相比,豆科植物AUR1启动子中的顺式元件是不同的,它们对AUR1的表达模式非常重要,这表明豆科植物在共生进化过程中通过募集MYB3R1-AUR1有丝分裂模块来促进精细侵染系的建立。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细胞周期基因调控侵染线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提高和改造豆科作物固氮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中心的支持。d计划、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上海超级博士后奖励计划。
根瘤菌正在感染苜蓿根毛。红色的极光和绿色的微管蛋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