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感染一次新冠,抗体防线能存在多久 |
![]() |
来源: 医诺维 2022-12-22 13:35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免疫逃逸能力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逃逸能力,目前全世界最关注的当属Omicron突变株。
多项研究显示,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内体可以产生抗体,可以提供有效保护,避免了住院和死亡等不良健康后果。
鼻子中的抗体(IgA),当病毒首次进入呼吸道时,它会阻断病毒,提供了新冠病毒的一线防御,这些抗体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病毒进入细胞并引起感染。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新冠后,这道防线能维持多久。
2022年12月19日,英国伦敦帝王理工学院、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ARS-CoV-2-specific nasal IgA wanes 9 months after hospitalisation with and is not induced by subsequent vaccin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在感染新冠9个月后,预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鼻子中的抗体会下降,与早期的变体相比,鼻抗体对Omicron变体的抵抗力更短,解释了为什么新冠康复的人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尤其是 Omicron 变体,可能是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
研究还发现,接种疫苗对在血液中产生和增强抗体非常有效,可以预防严重疾病,但对鼻腔IgA水平影响甚微。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46名在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感染新冠住院的参与者,收集了参与者的血液和鼻腔样本,通过电化学发光测量了参与者鼻子中的抗体和血浆中的抗体,以及抗体的持续时间,对原始毒株、Delta和Omicron(BA.1)变体的中和反应,还研究了随后接种疫苗对鼻腔和血液中抗体的影响。
在所有参与者中,有141人在住院的当时、六个月、一年分别采集了血液和鼻腔样本。
研究发现,在感染4周后,鼻腔中的抗体开始出现,但在9个月后,恢复至感染前的水平;而血液中的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出现,并在9个月后上升2181倍,此后仍高于感染前,至少会持续一年。

在所有参与者中,有323人接种了疫苗,其中307人确认自己在研究期间接种了第一次疫苗,研究发现,鼻腔和血液抗体都增加,然而鼻腔抗体的变化很小且是暂时的。
对毒株的中和反应分析发现,结合原始毒株、Delta和Omicron的鼻腔和血液抗体在感染后28天出现,并在至少9个月内保持升高,但鼻腔抗体结合Omicron是最短暂的,这可能是Omicron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

此外,感染1年后,血液中的抗体需要加强疫苗来维持免疫力,才能有效地与原始毒株、Delta和Omicron结合。
重要的是,鼻腔中的抗体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性别无关,因此,研究认为血浆和鼻腔抗体反应之间观察到的差异是由疫苗接种驱动的。
研究表明,鼻腔一线防御免疫与其他免疫反应是分开的,尽管它能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而增强,但只持续约9个月。尽管如此,接种加强疫苗可以略微增强它,可以有效地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因此加强疫苗仍然非常重要。
综上,研究表明,预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只能维持9个月,接种疫苗对鼻腔IgA水平影响甚微,进行肌内接种不太可能唤起鼻腔粘膜反应,如果未来的疫苗要完全预防感染和传播,就需要大幅提高鼻腔抗体,鼻内和雾化疫苗在这方面表现出最大的希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神经元》:复旦科学家发现自闭症新机制!左旋多巴或可让特定自闭症患者亚群获益 (2025-07-13)
- 皖医二附院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极危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2025-07-12)
- 默沙东百亿美元收购打开BD新风口,中国药企机会来了 (2025-07-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2025-07-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Cell论文,登上Nature头条,首次实现小鼠全身神经系统微米级高清成像 (2025-07-12)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