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疗法临床试验最新趋势出炉 :PD |
![]() |
来源:医药魔方 2023-04-25 15:58
多年来,PD-1和PD-L1一直主导肿瘤免疫疗法(IO)临床试验的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2022年,这种趋势终于开始出现变化。多年来,PD-1和PD-L1一直主导肿瘤疗法(IO)临床试验的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2022年,这种趋势终于开始出现变化。近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报道了免疫疗法最新的临床试验趋势。这项分析主要基于美国癌症研究所(CRI)的2018年至2022年期间的9007项临床试验数据。
IO临床试验新动向:PD-1/PD-L1单抗临床试验数量下降
2022年,IO试验总数量相对前几年有所下降。其中,临床I期和III期试验数量继续增加,而临床II期试验数量同比下降6.4%。这表明申办者在将临床I期项目推入临床II期时更加谨慎。
从适应症来看,部分疾病临床在研数量出现下滑,包括颈癌(-31.0%)、呼吸道和/或胸部恶性肿瘤(-24.7%)、皮肤癌(-9.8%)、系统和/或胃肠道肿瘤(-8.3%)等。其中皮肤癌连续2年下降,2021年已同比下降7.9%。也有一些适应症数量上升,如不同类型的实体瘤(20.2%)、血液瘤(4.7%)、妇科肿瘤(3.7%)和泌尿生殖系统癌症(1.7%)。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实体瘤临床试验数量急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临床I期项目增长超过25%。
2018年以来,靶向T细胞的免疫调节剂(TIM)的临床试验连续同比增加,2022年首次出现下滑。此外,2020年以来,靶向其他靶标的免疫调节剂(OIM)和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数量稳步增加。
IO临床试验中不同药物模态趋势变化(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TIM临床试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TIM单抗数量同比下降9.5%。TIM单抗主要包括抗PD-1/PD-L1单抗,相比去年同期临床试验数量下降10.3%;此外,靶向TIGIT的单抗数量也出现5.6%的下滑。相反,作用于CTLA-4和LAG-3的单抗数量分别上涨17.9%和36.8%。
TIM临床试验变化趋势分析(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TIM单抗临床试验变化趋势分析(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双抗/多抗、细胞疗法、OIM热度攀升
2018年以来,TIM中的双抗和多抗数量逐年递增,2022年上涨9%。其中,T细胞接合器2022年增长13.3%。CD20和CD19是T细胞接合器中最为热门的靶标之一。CD20临床在研数量逐年递增,2022年排名榜首。
T细胞接合器在研项目变化情况(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8年以来,细胞疗法临床试验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2年期间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占50%以上,其中2022年增长幅度为5.6%。然而,其他T细胞、NK细胞和细菌疗法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适应症方面,2022年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中的临床试验数量增长14.2%,占比达47.07%。
细胞疗法在研项目药物模态变化(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OIM在IO临床试验的数量在2022年迅速增长。其中,重组或融合蛋白是OIM领域最为火热的药物形式,2022年增长达8%。从靶标来看,白介素(尤其是IL-2)及其受体占据主要地位,其他的热门靶标还包括CD47和Toll-样受体(如TLR3)等。
OIM临床管线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靶标分析(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展望
与以前年度相比,2022年IO临床试验出现了较大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IO临床试验数量有所减少,而这种变化主要由抗PD-1/PD-L1单抗临床II期试验数量减少导致。一方面,许多PD-1/PD-L1单抗专利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到期;另一方面,申办方在推进自身拳头产品和IO组合开发进度时更加谨慎、更具选择性,上述两个原因可能是这种趋势的导火索。
伴随着PD-1/PD-L1单抗临床II期试验数量下降的另一个趋势是新的治疗方式(如细胞疗法、双抗)和靶向其他蛋白IO疗法的临床I期试验数量上升。这种现象释放出IO领域健康发展的信号:以新的药物作用模态和作用机理来对免疫系统进行刺激和重编程,而不是不断推进PD-1/PD-L1单抗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临床进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 Rep Gut Microbe: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大脑健康的神秘联系,科学家一探“益生菌鸡尾酒”疗法的奥秘 (2025-05-09)
- Science:颠覆认知!有丝分裂新模式——细胞“不变形”也能造就多样性 (2025-05-08)
- 赛诺菲亮相第二十七届科博会 | 深耕中国市场,共振科创脉搏 (2025-05-08)
- 职工医保中止了,可以补缴吗?会有什么影响? (2025-05-08)
- 山西省药品运营企业质量平安信誉品级评定与分类治理方法 (2025-05-08)
- 对于放慢推动辽宁省生物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降级的施行意见 (2025-05-08)
- 百亿美元重磅炸弹大变局:肿瘤、免疫、代谢三足鼎立 (2025-05-08)
- Cell:乳酸,不只是运动“负担”,更是激活免疫记忆的新钥匙! (2025-05-08)
- EASL重磅!SCG101一期临床展现乙肝清除、肿瘤消退双重功效 (2025-05-08)
- 科学应对早生白发:从认知误区到根源调理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