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重大突破!复旦贾天野团队发现多种精神疾病的共有神经基础 |
来源:奇点糕 2023-05-10 14:59
在研究的最后,贾天野团队基于多个大规模影像队列数据和病例数据,证实青少年队列中确定的NP因子在多个发育时期都对精神症状有重要影响,包括前青春期(ABCD,9-10岁)、青少年期(IMAGEN,14岁)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青少年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4%[1]。精神疾病的,迫切需要一场大转变。
然而,与其他疾病相比,精神疾病很复杂,而且还存在多种精神疾病并发的现象。例如,有研究发现,在14-17岁的青少年患者群体中,有27.9%达到了多种精神疾病的标准[2]。
剑桥大学神经学家Barbara Sahakian教授认为,不同的精神疾病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共有的神经机制[3]。
近日,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贾天野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 医学》发表的研究论文[4]表明,他们可能找到了这个共有机制。
他们基于几个大型临床神经影像队列的数据,确定并验证了一个多种神经疾病共有的神经基础 神经精神病理学(NP)因子。这个NP因子是神经影像定义的一种神经特征,而且这个受遗传影响的神经病理因子可能代表了前额叶大脑神经回路的延迟发育,导致执行控制功能不佳。
这一研究成果或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遭受多种精神疾病的影响,并可能在将来帮助识别高风险人群。
论文首页截图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在正式介绍研究过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著名的欧洲青少年影像遗传学纵向队列 IMAGEN队列,NP因子就是基于这个队列找到的。
IMAGEN队列于2007年2月启动,是全球第一个多中心遗传神经影像学研究队列。队列在欧洲8个中心招募2000名14岁的青少年随访至22岁,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行为和神经心理学特征、功能和结构神经影像学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5]。IMAGEN队列的发起人是计算神经科学家Gunter Schumann,他在2021年底全职加盟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也是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
基于IMAGEN队列(N=1750,其中882人是女孩),贾天野团队构建了多认知维度的任务态功能连接组,并进一步利用连接组预测模型得到了四种内化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特定恐惧症和进食障碍)和四种外化精神症状(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大脑特征。
紧接着,他们将跨疾病的稳定假说、纵向随访数据与纵向稳定的跨内化精神症状和外化精神症状的大脑特征相整合,成功构建了由大脑功能连接定义的NP因子。他们证实,NP因子能够用于预测外化精神症状和内化精神症状,并能够在多个发育时间点稳定一致地预测跨疾病精神症状。
NP因子发现过程
为了进一步解析NP因子的生物学功能,贾天野团队分析了NP因子在脑区水平和网络水平的神经解剖学分布。他们发现,NP因子主要位于前额叶环路,包括上内侧额叶网络、凸显网络和额顶网络。
他们还分析了NP因子与多种行为表型之间的关系,发现NP因子主要与执行控制功能相关的行为表型有关,包括智力、风险调整和工作记忆表现等。
NP因子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贾天野团队还分析了NP因子与神经疾病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NP因子所在的前额叶环路在青少年大脑发育过程表现出连接强度减弱的趋势,但是精神疾病共病症状严重的个体中,却表现出更少的连接强度减弱。
实际上,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经历突触修剪和突触稳定的成熟过程,这会导致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脑信息传递的效率[6]。
贾天野团队注意到,这种连接减弱(从14岁到19岁)在NP因子得分较高的个体中被明显抑制,这表明NP因子得分高的个体的神经回路成熟的轨迹不典型。他们认为,前额叶环路NP因子的过度连接可能是大脑发育延迟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贾天野团队发现,NP因子与IGSF11基因(有助于突触维持)上一个跨疾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780942)有关系,并且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从青少年期至成年期逐渐减少。
以上研究数据表明, NP因子代表了一种前额叶发育延迟的神经内表型,它能够广泛影响外化和内化精神症状。
NP因子的遗传分析
在研究的最后,贾天野团队基于多个大规模影像队列数据和病例数据,证实青少年队列中确定的NP因子在多个发育时期都对精神症状有重要影响,包括前青春期(ABCD,9-10岁)、青少年期(IMAGEN,14岁)、青年期(IMAGEN,19岁)和成年期(HCP,33岁)。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NP因子是前额叶发育紊乱的神经内表型,其能够帮更深入地解析跨精神症状的神经精神病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个体化精神医学的认识。此外,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精神疾病共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据了解,贾天野团队将依托复旦张江国际脑库和国内大型青少年心理健康合作队列,开展NP因子在精神健康干预和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分层诊疗提供更多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谢超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贾天野青年研究员。剑桥大学、复旦大学特聘教授Trevor Robbins,复旦大学Gunter Schumann教授、贾天野青年研究员、冯建峰教授为本文做出同等贡献。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news/item/17-06-2022-who-highlights-urgent-need-to-transform-mental-health-and-mental-health-care
[2].Kessler RC, Avenevoli S, McLaughlin KA, et al. Lifetime co-morbidity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US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Adolescent Supplement (NCS-A). Psychol Med. 2012;42(9):1997-2010. doi:10.1017/S0033291712000025
[3].https://www.cam.ac.uk/research/news/problems-with-pruning-brain-connections-linked-to-adolescent-mental-health-disorders
[4].Xie C, Xiang S, Shen C, et al. A shared neural basis underlying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Nat Med. 2023. doi:10.1038/s41591-023-02317-4
[5].Schumann G, Loth E, Banaschewski T, et al. The IMAGEN study: reinforcement-related behaviour in normal brain func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Mol Psychiatry. 2010;15(12):1128-1139. doi:10.1038/mp.2010.4
[6].Lee FS, Heimer H, Giedd JN, et al. Mental health.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opportunity and obligation. Science. 2014;346(6209):547-549. doi:10.1126/science.126049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亨廷顿病的“基因时钟”!CAG重复如何引发神经元死亡? (2025-01-22)
- Nature子刊:揭示HIV (2025-01-22)
- 为何说吸烟是“隐形杀手”?Elife揭秘尼古丁驱动肠道干细胞癌变新机制,DBZ或带来治疗新曙光 (2025-01-21)
- Neurology :食用红肉会增加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2025-01-21)
- Cell:一项大规模研究鉴定700种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2025-01-21)
-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2025-01-18)
- Nature Aging:为什么我们的DNA也会“变老”? (2025-01-18)
- 连发两篇 Nature 子刊,司龙龙团队开发基于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2025-01-18)
- 西湖大学2025年首篇Nature:申恩志/吴建平团队首次揭示“RNA剪刀”的切割全过程 (2025-01-17)
- Sci Rep:网膜素 (2025-01-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