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NEJM:三十年来首次!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标准终于要改写了

NEJM:三十年来首次!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标准终于要改写了

来源:奇点糕 2023-06-07 13:46

ZUMA-7研究无疑会改写复发/难治性LBCL的二线治疗模式,给患者带来一种获益更大的治疗方案。

大B细胞(LBCL)患者使用了近30年的二线治疗标准,终于有望改写了!

近日,得州MD安德森癌症中心Jason R. Westin教授领衔的团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汇报了ZUMA-7研究振奋人心的数据。

这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全球性的3期临床研究表明,在47.2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里,对于复发/难治性LBCL成人患者(一线治疗12个月内)而言,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31.1个月,而接受阿基仑赛(靶向CD19的细胞)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标准疗法的预估4年总生存率为46.0%,阿基仑赛组的这一数据为54.6%(死亡风险比,0.73;P=0.03)。也就是说,与现行的标准治疗相比,阿基仑赛将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27%!

此外,标准治疗组和阿基仑赛组的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14.7个月(风险比,0.51),预估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4%和41.8%。

Westin教授表示,这是近30年来LBCL的二线治疗首次在总生存上取得阳性结果。这也意味着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望被更新,自体移植不再是首次复发LBCL患者的最优选择。这一重磅研究成果同步刊登在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1]。

在过去的30年里,复发/难治性LBCL的二线标准疗法是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不过随着CAR-T技术的成熟,近年来,有些科学家开始争论二线的首选方法究竟应该是CAR-T细胞治疗(之前批准的是三线及后线治疗),还是先化疗(如果患者不响应再上CAR-T)。口头争论肯定争不出确切的结论,于是Westin团队发起的ZUMA-7研究启动了。

这个研究在2018年1月25日到2019年10月4日之间,招募了359名复发/难治性成年LBCL患者,其中180名患者随机分配到阿基仑赛治疗组,剩余179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2或3个周期化学治疗,缓解的患者再接受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

总生存分析显示,阿基仑赛组的总生存期有显著改善(死亡风险比,0.73;分层双侧时序检验P=0.03),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27%。具体来说,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31.1个月,而接受阿基仑赛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标准疗法的预估4年总生存率为46.0%,阿基仑赛组的这一数据为54.6%。

两组的OS数据

在标准治疗组中,有102名患者(57.0%)由于疾病进展或不响应治疗而接受了后续的细胞免疫治疗,其中79患者(77.5%)接受的是阿基仑赛治疗。

从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来看,标准治疗组和阿基仑赛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14.7个月(HR=0.51),也就是说,患者因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下降了49%。此外,预估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4%和41.8%。

从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来看,标准治疗组为2.3个月,阿基仑赛组为10.8个月,两组的预估4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7.3%和38.9%(HR=0.42)。

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的比较

最后再来看两组的安全性数据。

170名接受阿基仑赛组患者和168名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的数据可用于安全性分析。

总的来看,所有患者都报告了至少一个不良事件。自试验开始以来,阿基仑赛组的74名患者和标准治疗组的91名患者死亡。疾病进展是阿基仑赛组(51名患者)和标准治疗组(71名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还有11名患者报告了新发或继发癌症(阿基仑赛组8人,标准治疗组3人)。

两组患者死因分析

阿基仑赛组的76名患者(44.7%)和标准治疗组的53名患者(31.5%)报告了任意级别的感染;两组分别有28名患者(16.5%)和20名患者(11.9%)报告了3级或以上级别的感染。其他不良事件数据可以参见论文或者附件。

总的来说,ZUMA-7研究无疑会改写复发/难治性LBCL的二线治疗模式,给患者带来一种获益更大的治疗方案。

按照Westin教授的说法,以后在面对复发/难治性LBCL患者时,医生的第一个问题不应该是 这个患者是否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而是 患者的一线治疗是多久以前的事 ;如果患者接受一线治疗的时间不到一年(大约75%的患者),那么二线治疗的首先方案应该是CAR-T细胞疗法,而不是自体干细胞移植[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