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怀孕半年,当心发炎!科学家发现,妊娠24周血浆炎症蛋白与后代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增加49%、自闭症风险增加176%有关 |
![]() |
JAMA子刊:怀孕半年,当心发炎!科学家发现,妊娠24周血浆炎症蛋白与后代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增加49%、自闭症风险增加176%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5-03-15 16:00
母亲妊娠期的炎症蛋白质组水平较高与后代10岁内的NDD风险升高49%有关,其中自闭症和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ADHD风险分别升高176%和57%。神经发育障碍(NDD)是儿童精神健康障碍中最常见的,累积患病率达到16.2-21.5%[1,2]。NDD包括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图雷特综合征、智力发育障碍,以及发育性言语和语言障碍。这些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的早期出现,并且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
近年来,NDD的患病率有所上升[3,4]。除遗传因素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到产前和围产期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遗传易感人群。有研究显示,母亲在妊娠期间的炎症与NDD和执行功能受损有关,例如母亲较高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后代较高的ADHD风险有关。
过去的同类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或数量有限的蛋白种类,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步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对更加完整的 炎症特征 进行识别。
在今天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精神病学》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赫勒夫和根托夫特医院的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母亲妊娠期的炎症蛋白质组水平较高与后代10岁内的NDD风险升高49%有关,其中自闭症和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ADHD风险分别升高176%和57%[5]。
这项研究使用哥本哈根儿童前瞻性研究-2010年出生队列(COPSAC2010)中的哥本哈根神经精神发育前瞻性研究10年的随访结果,纳入了555对母亲与儿童。研究人员采集了母亲妊娠第24周时的血浆蛋白,共包含92种。
在随访中,64名儿童被为ADHD,其中35名合并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症状,29名主要表现出注意力缺陷症状,还有16名儿童被诊断为自闭症。
PCA模型显示,包含大多数炎症蛋白的PC1组与任意NDD风险增加49%、自闭症风险增加176%和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ADHD风险增加57%有关。在校正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ADHD和自闭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后,关联仍然是相似的。
PC1组的代表性蛋白包含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D244、CD40、肿瘤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TNF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
在精神病理学指标方面,PC1组和自闭症症状成分评分、社交反应量表(第二版)反映的自闭症特征有关。
PC1组蛋白与NND(A)和精神病理学指标(B)的关联
单一蛋白分析显示,有18个蛋白的标准化蛋白表达水平与任意NDD的风险增加41-200%有关,其中增加最多的包括VEGFA、CD5、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1(SLAMF1)、IL-12B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CL3)。
对于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ADHD和合并两种症状的ADHD,没有发现符合标准的蛋白,而对于自闭症,发现了5个符合标准的蛋白与风险增加100-517%有关,包括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9、CCL1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和FGF-19。
与任意NDD(A)和自闭症(B)有关的血浆蛋白
稀疏偏最小二乘分析(sPLS)则筛选出了34种与任意NDD风险共同有关的蛋白,以及与以注意力缺陷风险有关的39种蛋白、与自闭症有关的49种蛋白。
综上所述,母亲妊娠中期的炎症蛋白水平与后代10岁内的NDD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自闭症和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的ADHD,VEGFA、CD5、IL-12B、CCL3、FGF-23和MCP-1可能是潜在的关键蛋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蛋白的特定作用途径,以开发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19)
- Nature:科学家揭示染色体端粒保护新机制——RAP1分子如何阻止端粒融合? (2025-04-19)
- 大阪世博会“再生”奇迹!Nat Commun:人类iPSC衍生原始巨噬细胞培养基,成为心脏病治疗“奇兵”,开启心肌再生新时代 (2025-04-18)
- 优化常见病药品准入机制 4岁患儿在沪胜利用药获救 (2025-04-18)
- AD: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命!北大团队发现,健康生活方式对认知相关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APOE基因型 (2025-04-18)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4-17)
- Sci Adv:炎症或是机体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5-04-17)
- 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药品配送环境 (2025-04-17)
- Nature头条:上海交大顾磊磊团队开发AI眼镜,帮助盲人导航 (2025-04-17)
- Nature Methods:你的细胞核正在悄悄变形?颠覆认知的疾病机制革命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