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揭示III型CRISPR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19 17:10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尝试找出更多的 CARF 效应蛋白。他们利用强大的结构同源性搜索工具 Foldseek 找到了 Cat1。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细菌也不例外。尽管细菌相对简单,但它们却部署了非常精明的防御策略来抵御病毒入侵者。最广为人知的是 CRISPR-Cas9,它是第一种经美国食品药品局()批准用于人类的基因编辑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里,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细菌学实验室(由Luciano Marraffini领导)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由Dinshaw Patel领导)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些CRISPR系统的关键元件,它们被称为CARF效应蛋白(CARF effector)。这些新发现的分子武器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一个目标:阻止细胞活动,从而防止病毒在细菌群体的其他部分传播。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他们公布了他们发现的最新 CARF 效应蛋白,并将其命名为 Cat1。由于这种蛋白的分子结构异常复杂,它可以消耗掉一种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代谢物。没有了燃料,病毒入侵者的进一步攻击计划就会嘎然而止。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Marraffini说, 我们实验室的集体研究工作正在揭示这些 CARF效应蛋白是多么有效、多么与众不同。它们的分子活动范围相当惊人。
多重防御系统
CRISPR是细菌和其他某些单细胞生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抵御病毒(称为噬菌体)的保护。六种 CRISPR 系统的工作方式大致相同: CRISPR RNA 能识别外来遗传密码,从而触发一种 Cas 酶来介导免疫反应,通常是切断入侵者的遗传物质。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ISPR系统除了使用基因剪刀外,还部署了多种防御策略。Marraffini实验室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他们一直在研究CRISPR-Cas10系统中一类称为CARF效应蛋白的分子,它们是一类在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被激活的蛋白。
据信,CARF效应蛋白的免疫作用是为病毒复制创造一个不适宜的环境。例如,Cam1 CARF效应蛋白会导致受感染细胞的膜去极化,而Cad1则会触发一种分子熏蒸,使受感染细胞充满有毒分子。
代谢冻结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尝试找出更多的 CARF 效应蛋白。他们利用强大的结构同源性搜索工具 Foldseek 找到了 Cat1。他们发现,Cat1 是通过与称为环四腺苷酸(cyclic tetra-adenylate, cA4)的次级信使分子结合来警示病毒的存在,这种信使分子会刺激Cat1裂解细胞中一种称为 NAD+ 的重要代谢物。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Marraffini实验室研究生Christian Baca说, 一旦足够量的 NAD+ 被裂解,细胞就会进入生长停滞状态。由于细胞功能处于暂停状态,噬菌体无法再向细菌群体的其他部分传播和扩散。从这个角度看,Cat1 与 Cam1 和 Cad1 类似,它们都能提供群体级的细菌免疫力。
独特的复杂性
尽管 Cat1 的免疫策略可能与其他 CARF 效应蛋白相似,但它的形态却并非如此,论文共同第一作者、Patel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学者Puja Majumder 通过使用低温电镜(cryo-EM)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揭示了这一点。
Cat1同源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她发现,Cat1 蛋白具有令人惊讶的复杂结构,在这种结构中,Cat1 二聚体被 cA4 信号分子粘合,在病毒感染时形成长丝,并将 NAD+代谢物困在粘性的分子口袋中。Majumder 解释说, 一旦 NAD+ 代谢物被 Cat1 长丝裂解,细胞就无法使用它。
不过,她补充说,这种蛋白的奇异结构复杂性并不止于此。她说, 这些长丝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三角螺旋束,然后这些螺旋束可以扩展形成五角螺旋束。 这些结构成分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同样不寻常的是,Cat1 似乎经常单独工作。Baca说, 通常情况下,在III型CRISPR系统中,有两种活动有助于产生免疫效果。然而,大多数编码Cat1的细菌似乎主要依靠Cat1产生免疫效果。
Marraffini 说,这些发现提出了令人感兴趣的新问题。 我认为我们已证明了CARF效应蛋白在防止噬菌体复制方面的巨大作用,但我们仍有许多关于它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细节需要了解。看看这项研究接下来会把我们引向何方,这将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Christian F. Baca et al, ,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v904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