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 Demen:坐太久会“伤脑”?减少久坐或可降低机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21 11:14
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久坐行为与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久坐不动反而成了许多人的日常写照,无论是上班族长时间伏案工作,还是老年人习惯性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这种长时间的静止状态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lzheimer s Dementia上题为 Increased sedentary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and worse cognition in older adults over a 7‐year period despite high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久坐行为与(AD)风险之间的关系。
如今,久坐行为已被证实与诸如2型、心疾病和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相关。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久坐行为对认知功能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影响着超过600万美国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上升,因此寻找可调节的风险因素从而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404名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这些参与者佩戴了一种可以连续测量活动的腕表用以评估他们的久坐时间,研究发现,久坐时间越长,参与者的认知功能越差,大脑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区域萎缩越明显,这一结论在携带APOE-e4基因的参与者中更为显著,APOE-e4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已知遗传风险因素。Gogniat博士表示,减少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不仅仅是每天锻炼一次那么简单,即使你每天都有锻炼,适度减少坐着的时间也能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久坐时间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情景记忆的关联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客观测量久坐行为揭示了久坐时间与认知功能下降及大脑结构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即使在那些已经达到美国CDC推荐的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运动量的参与者中,久坐行为仍然对大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表明,久坐行为对大脑健康的危害可能独立于运动量之外。研究者指出,减少坐着的时间可能是预防神经退行性和随后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有前景的策略,对于那些遗传风险较高的老年人来说,减少坐着的时间尤其重要。为了我们的大脑健康,每天需要从坐着的状态中休息一下,四处走动来增加我们的活动时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这项研究不仅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探索久坐行为对大脑健康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减少久坐行为从而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此,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即使每天都有规律的锻炼,长时间的久坐仍然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我们不仅需要保持规律的运动,还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久坐时间,让大脑在活跃的状态下保持健康。(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rissa A. Gogniat, Omair A. Khan, Judy Li, et al. , Alzheimer s Dementia (2025). DOI:10.1002/alz.7015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