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新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导致血栓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8-30 11:55
抑制Rac1活性的药物已进入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Rac1抑制剂可能成为IBD的有效治疗方法。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系统攻击肠道的痛苦慢性疾病,影响全美三百万人。IBD发病率正在上升,且目前无法治愈。这种疾病还可能致命:高达8%的患者会出现,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IB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并确定了在人类细胞和IBD动物模型中能恢复正常凝血的药物。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血液》杂志。
犹他大学健康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助理教授、分子医学项目副主任、论文资深作者Aaron Petrey博士表示:"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这些发现来减少炎症和血栓风险,这可能会拯救生命。"
大多数IBD研究都集中在免疫细胞上。但称为血小板的血细胞是IBD症状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健康人体内,血小板只在受伤时聚集形成凝血块以止血,其他情况下不会形成血栓。但在IBD患者中,血小板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轻微刺激就会形成血栓。
论文第一作者、病理学博士后研究员Rebecca Mellema博士指出,令人惊讶的是,IBD患者的血小板并非通过正常的凝血途径形成血栓,"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Petrey解释说:"有一种先天机制告诉血小板保持静止,暂时不要形成血栓。一旦出现损伤或炎症,该信号可以切换并告诉它们形成血栓。而IBD患者的这一过程被破坏了。"
研究人员发现,IBD血小板更易形成血栓是因为它们缺乏一种名为layilin的关键蛋白。在健康人体内,layilin充当凝血的分子刹车:它能感知健康血管和受损血管之间的差异,并在血管完好时阻止血小板凝结。但当他们剔除小鼠的layilin基因时,这种制动作用就消失了。没有layilin,血小板变得特别粘稠,在不该形成血栓的时候形成血栓。
研究人员还发现,IBD患者的血小板仅含有应有layilin蛋白含量的约60%,这使得它们始终处于凝血边缘。
蛋白layilin通过抑制一种名为Rac1的凝血触发分子的活性来防止不必要的凝血。在没有layilin基因的小鼠以及IBD患者中,Rac1总是过于活跃,这意味着血小板过于容易形成血栓。但好消息是,抑制Rac1活性的药物已进入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Rac1抑制剂可能成为IBD的有效治疗方法。
一种Rac1抑制剂在培养皿中减少了人类血小板的过度凝血。在IBD小鼠模型中,该抑制剂还降低了肠道组织损伤程度。更令人鼓舞的是,这种药物对IBD患者血小板的抗凝效果甚至比对健康细胞更强。
Mellema表示:"我们发现了IBD患者静止血小板的过度活化途径,但它们对治疗也异常敏感,比健康人的血小板更敏感。"
研究人员称,使Rac1活性正常化不仅可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还可能有助于缓解日常IBD症状。过度凝血会阻断肠道血流并加剧炎症,这意味着预防凝血可以减轻炎症。
研究人员表示,与已有的物不同,Rac1抑制剂不应导致危险出血风险增加 这对患有慢性炎症的IBD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阻断Rac1不会干扰其他可触发血小板凝血的独立途径,因此细胞仍能在受伤时形成必要的凝血块。
Petrey说:"我们靶向的是健康人体内未预先激活的通路。因此我们可以解决该通路中的特定步骤,而如果出现严重损伤,血小板能够克服这种抑制。"
其他研究团队一直在探索Rac1抑制剂减轻IBD炎症的潜力。这项新研究强调了这些药物治疗多种症状的潜力。Petrey表示:"更加关注如何解决这些凝血风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ebecca A Mellema et al, , Blood(2025). DOI: 10.1182/blood.20250284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Blood:新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导致血栓机制 (2025-08-30)
- 世界首创!我国学者创造多彩发光植物,晒太阳“充电”,成本仅10块钱 (2025-08-30)
- Cell:新研究测定了从肠道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代谢产物的数量 (2025-08-29)
- 破解 40 年医学谜题!Gut:吸烟为何“护溃疡性结肠炎却伤克罗恩病”? (2025-08-29)
- Cell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伟团队发现能够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肿瘤内细菌 (2025-08-28)
- BCRT: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突破!卡铂联合依维莫司带来新希望 (2025-08-28)
- Cell:大脑发育中的分子“刹车”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 (2025-08-28)
- PLoS Pathog:利用人类肺部、心脏和大脑类器官揭示汉坦病毒感染人体机制,并发现尿石素B可阻止这种病毒感染 (2025-08-28)
-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奶茶等高果糖饮食会加重炎症,而降糖药二甲双胍可逆转 (2025-08-28)
- 抗癌黑科技再升级!Science子刊:“即插即用”CAR-T 细胞疗法来了,实体瘤治疗有望迎来曙光 (2025-08-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