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吃 1 片就能防 HIV ?PLoS Biol:一种新型HIV抗逆转录病毒口服药来了,长效还抗耐药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25 09:04
目前,MK-8527 的临床研究已经启动。在针对低 HIV 暴露风险志愿者的 Phase 2 试验中,研究人员正在评估它作为每月一次口服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完成的早期临床研究显示出了积极结果。HIV 暴露前预防(PrEP)本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 利器 ,但现实却总有遗憾 目前最常用的还是每日口服药片,一旦漏服就可能失去保护;而唯一的长效疗法需要每 8 周去医院注射一次,不仅麻烦,还可能因频繁就医暴露隐私,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全球每年仍有近 130 万新发 HIV 感染,依从性差、可及性低正是关键 拦路虎 。
不过近日,在《PLOS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给无数人带来了新希望:研究者开发出一种叫 MK-8527 的新型口服药,不仅能强效抑制 HIV,还能实现每月吃一次的长效预防,甚至对耐药病毒也有效,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要理解 MK-8527 的厉害之处,得先说说它的 出身 它属于一类全新的抗 HIV 药物:核苷逆转录酶易位抑制剂(NRTTI)。这类药物和我们熟悉的传统核苷类药物(NRTI)完全不同,传统药物是 一刀切 的 链终止剂 ,一旦嵌入病毒 DNA 就会直接断链,但很容易被病毒的 excision 机制 剪掉,从而产生耐药性。
而 NRTTI 则是 双保险 策略:它保留了 3 -OH 基团,不会直接断链,但它的 4 - 乙炔基基团能像 路障 一样,阻止逆转录酶在病毒 DNA 链上移动,这就是 立即链终止(ICT) ;就算逆转录酶侥幸绕过 路障 ,MK-8527 还能让病毒 DNA 发生结构扭曲,导致后续核苷酸无法掺入,实现 延迟链终止(DCT) 。这种双重机制不仅让病毒难以逃脱,还大大降低了耐药风险,这也是它相比传统药物的核心优势。
研究团队以已知的 NRTTI 药物伊斯拉曲韦(islatravir)为起点,展开了大规模的结构优化。他们尝试修改药物的核糖核心、碱基等关键部位,经过反复筛选,终于锁定了 MK-8527。体外实验显示,这家伙的抗病毒能力相当强悍:在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只需 0.21 nM 的浓度就能抑制 HIV-1 复制,这个 potency 和伊斯拉曲韦不相上下;更绝的是,它对 HIV-2 以及不同亚型的 HIV-1 都有效,甚至对一些耐药菌株也能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它能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安全性更是长效药物的 生命线 。研究人员测试了 MK-8527 对人体自身酶的影响,发现它对人类 DNA 聚合酶 、 以及线粒体 DNA 聚合酶 的抑制作用微乎其微(IC₅₀值 95 M),在 114 种酶和受体检测中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脱靶活性。这意味着它很难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副作用风险较低。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它的 长效潜力 。药物要实现长效,关键看其在细胞内活性形式的半衰期。研究人员给恒河猴口服 MK-8527 后发现,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 7 小时,但细胞内的活性形式 MK-8527 - 三磷酸(MK-8527-TP)在 PBMCs 中的半衰期居然长达 48 小时。这种 血浆短半衰期、细胞内长半衰期 的特性,正是长效口服药物的理想特质 既能保证细胞内始终有足够的药物浓度发挥作用,又能避免药物在血液中蓄积带来的风险。结合大鼠和猴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推算,MK-8527 完全有潜力实现每周甚至每月一次的口服给药。
为了证实 MK-8527 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还做了晶体结构分析和生化实验。铁足迹实验显示,MK-8527-TP 能牢牢结合在逆转录酶的 N 位点,其 4 - 乙炔基基团正好嵌入一个关键的疏水口袋,死死卡住逆转录酶,阻止它移动;引物延伸实验则直接观察到了 ICT 和 DCT 两种终止模式,和之前的理论完全吻合。这些数据从分子层面敲定了 MK-8527 的作用原理,也为它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目前,MK-8527 的临床研究已经启动。在针对低 HIV 暴露风险志愿者的 Phase 2 试验中,研究人员正在评估它作为每月一次口服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完成的早期临床研究显示出了积极结果。更值得期待的是,在恒河猴的动物实验中,每周口服 MK-8527 就能有效抵御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直肠感染,这为它的预防效果提供了有力佐证。
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或许用不了多久,MK-8527 就会成为 HIV 预防的 新主力 。那时,对抗艾滋病将不再是 每日的战斗 ,而是 每月的守护 ,给更多人带来安全与希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aheem IT, et al. . PLOS Biology (2025).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3308 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33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11家创新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2025-09-25)
- 自闭症社交障碍有破解之法?Nat Commun:大脑里的“社交激素”通路断了,激活受体就能修复 (2025-09-25)
- 不分时间“秒睡”,警惕这种被忽视的病!全球数十款新药加速冲刺,正在为患者点亮希望 (2025-09-25)
- 每月吃 1 片就能防 HIV ?PLoS Biol:一种新型HIV抗逆转录病毒口服药来了,长效还抗耐药 (2025-09-25)
- 益生菌来源 EVs 攻克脂肪肝!Front Immunol:无需活菌定植的“益生菌精华”,降肝酶、稳血脂还护肠道 (2025-09-25)
- 《自然》子刊:鼻腔菌群也能影响大脑!上海交大/上科大团队发现,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降解性激素介导抑郁行为 (2025-09-25)
- 老药新用!黄波团队发现碳酸锂可逆转肺纤维化,清除“瘢痕制造者”肌成纤维细胞 (2025-09-25)
- Cell:一种保护性涂层有望让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成为可能 (2025-09-25)
- 原来植物也有“疗伤因子”!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丹参来源囊泡,让受损神经在大鼠身上“重连” (2025-09-25)
- 精鼎医药宣布任命 Rob Goodwin 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 (2025-09-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