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自闭症社交障碍有破解之法?Nat Commun:大脑里的“社交激素”通路断了,激活受体就能修复

自闭症社交障碍有破解之法?Nat Commun:大脑里的“社交激素”通路断了,激活受体就能修复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25 14:36

这项研究让自闭症治疗从 “广谱尝试” 向 “精准打击” 迈出了关键一步。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最核心的困扰,莫过于社交互动的 鸿沟 孩子可能不愿与人对视、不懂回应问候,成人或许难以维系关系、解读情绪。多年来,Shank3 基因一直被视作自闭症的 嫌疑基因 ,但它究竟如何搅乱大脑的社交齿轮,始终是个谜。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终于破解了这个难题:来自西班牙、中国等多国的团队发现,Shank3 基因突变会切断大脑中 社交激素 血管加压素(AVP)的关键通路,而只要精准激活外侧隔核(LS)里的两种特定受体,就能分别修复社交能力或调节攻击性,且不会引发副作用。这一发现,为自闭症精准治疗打开了全新大门。

故事要从大脑里的 社交调控中心 说起。外侧隔核(LS)是边缘系统的关键枢纽,负责调控社交探索、领地防御等多种社会行为,而血管加压素就是这里的 指挥信号 。研究团队首先把目光投向了 Shank3B⁺/⁻雄性小鼠 这类小鼠因携带自闭症相关突变,天生就有社交缺陷:在社交偏好测试中,它们不会像正常小鼠那样主动靠近装有同类的杯子;在 常驻者-入侵者实验 里,它们也很少表现出雄性小鼠典型的领地攻击性,甚至连主动探索同类的欲望都大幅降低。

深入追踪后,团队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小鼠大脑中分泌血管加压素的神经元 断了线 。正常情况下,终纹床核(BNST)的血管加压素神经元会像 电线 一样延伸到外侧隔核,持续释放信号调控社交行为;但 Shank3B⁺/⁻小鼠的 BNST 中,血管加压素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延伸到外侧隔核的纤维密度也显著降低,导致外侧隔核接收的 社交信号 几乎断供。更关键的是,这种损伤并非全身性的 下丘脑等其他脑区的血管加压素系统完好无损,说明问题精准出在 BNST-外侧隔核 这条特定通路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精准损伤?进一步研究揭开了谜底。Shank3 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突触后膜的 支架 ,负责维持兴奋性突触的正常功能。Shank3 突变后,BNST 中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表面的谷氨酸能突触(由 VGLUT1 标记)数量变少、体积变小,相当于给这些神经元 断了电 ,最终导致它们无法正常发育和传递信号。就像信号灯的供电线路出了故障,即使信号灯本身没坏,也无法指引交通。

最令人振奋的发现,藏在血管加压素的 双受体调控系统 里。研究团队发现,血管加压素在外侧隔核里并非 一刀切 地调控所有社交行为,而是通过两种受体分工合作:AVPR1a 受体专门负责 社交能力 ,AVPR1b 受体则专注于 社交攻击性 。在正常小鼠中,阻断 AVPR1a 会让它们立刻失去社交偏好,对同类和空杯子毫无差别;而阻断 AVPR1b,雄性小鼠的领地攻击性会大幅下降,但社交探索不受影响。这种各司其职的特性,恰好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针对 Shank3B⁺/⁻小鼠的实验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研究人员给突变小鼠的外侧隔核注射药物:用 AVP+AVPR1b 拮抗剂 的组合激活 AVPR1a 时,小鼠立刻恢复了社交偏好,会主动靠近同类;而注射 AVPR1b 激动剂 DDAVP 时,它们的领地攻击性得到了调节,却不会影响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修复是 精准无副作用 的 不会像非特异性药物那样,改善社交的同时引发过度攻击,这正是临床治疗最渴求的特质。

为了实时验证这一机制,团队还用上了 黑科技 与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合作开发的新型血管加压素生物传感器 AVP0.3。这个工具能像 实时摄像头 一样捕捉大脑中的血管加压素释放。实验清晰显示:正常小鼠在社交探索或发起攻击时,外侧隔核的血管加压素会瞬间飙升;而 Shank3B⁺/⁻小鼠在这些场景下,血管加压素释放几乎没有波动。结合光纤 光度测量技术,团队还发现,BNST 到外侧隔核的血管加压素纤维在社交和攻击行为中会被特异性激活,且攻击时的激活强度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聚焦于雄性小鼠,这背后藏着重要的性别差异线索。血管加压素系统在雄性哺乳动物中更为发达,BNST 到外侧隔核的血管加压素纤维密度远高于雌性,这或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自闭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更高 或许女性大脑中存在其他代偿通路,或社交缺陷表现得更为隐蔽。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雌性小鼠的相关机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提交专利申请,目标是开发能选择性激活 AVPR1a 受体的药物。相比于此前临床试验中效果有限的非特异性药物,这种精准靶向疗法能直击自闭症社交缺陷的核心,且不会引发攻击性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理解自闭症的 异质性 提供了新视角 不同患者的社交障碍或许源于不同的受体通路异常,未来有望通过 精准分型+靶向用药 实现个性化治疗。

从发现基因突变到破解神经机制,再到找到精准靶点,这项研究让自闭症治疗从 广谱尝试 向 精准打击 迈出了关键一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自闭症患者不必再困于社交的 无形墙 后,只需一次精准的受体激活,就能顺畅地连接世界。(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ria Helena Bortolozzo-Gleich et al,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10.1038/s41467-025-61994-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