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发现肿瘤“破防区”,T细胞由此进入,促进免疫治疗成功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20 13:24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揭示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新机制,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生物标志物。实体瘤就像一座坚固的 城堡 ,而检查点阻断(ICB)疗法,例如抗 PD-1/PD-L1 单抗,通过重新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 CD8+T 细胞 去攻击这座 城堡 ,促使 CD8+T 细胞浸润到肿瘤中,导致肿瘤的、纤维化和萎缩,显著提高了多种类型的癌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存率。
然而,为什么有些患者的CD8+T 细胞能够成功攻破 城堡 ,有些却不行,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尚不完全清楚。
2025 年 10 月 17 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CRATER tumor niches facilitate CD8+T cell engagement and correspond with immunotherapy succes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实体瘤表面存在一种特殊区域 CRATER(Cancerregions ofantigen presentation andTcellengagement andretention,抗原呈递、T细胞结合及滞留癌区),这些区域就像是 城堡 城墙上的缺口,是 CD8+ T 细胞攻击肿瘤的关键突破口。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CRATER 是瘤表面抗原呈递增强的区域;
CD8+T 细胞与优先在 CRATER 内相互作用;
在免疫刺激期间,CRATER 扩张并成为肿瘤杀伤的主要场所;
CRATER 的扩张与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相关。
发现免疫交战的 热点区域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斑马鱼体内的,发现 CD8+T 细胞并非在肿瘤表明漫无目的地巡逻,而是在黑色素瘤边缘的凹陷区域聚集,与黑色素瘤细胞形成长时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团队这一区域命名为 抗原呈递、T 细胞结合及滞留癌区(Cancerregions ofantigen presentation andTcellengagement andretention,简称为CRATER),CRATER 这个单词本身是 陨石坑、火山口 的意思。
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团队发现,在人类黑色素瘤中也具有类似区域。CRATER 是肿瘤细胞与基质交界处的凹陷区域,直径约 20-50 微米,内部富含抗原呈递分子,是CD8+T 细胞与肿瘤细胞长时间接触、激活的 热点区域 。
在人类黑色素瘤中发现了 CRATER,它们从肿瘤边缘向外延伸
CRATER 是免疫细胞的 作战指挥部
研究团队发现,CRATER 并非被动存在的结构,而是积极参与抗应答的动态平台。
在 CRATER 内,肿瘤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抗原呈递分子(例如 MHC-I),使 CD8+T细胞能够识别并锁定目标。同时,这里的树突状细胞(DC)也呈现更多抗原,进一步强化免疫识别。
当研究团队使用免疫刺激剂(CpG ODN)治疗斑马鱼时,其 CRATER 区域显著扩大,聚集了更多被激活的 CD8+T 细胞,并成为肿瘤细胞凋亡的主要发生地。这表明 CRATER 是免疫疗法发挥作用的关键场所。
临床验证:CRATER 预测治疗成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接受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样本,结果发现,CRATER 的数量与治疗响应密切相关。
对治疗有响应的患者,术后活检样本显示,CRATER 密度显著高于无反应者。尤其是在一例新辅助治疗(术前免疫治疗)患者中,肿瘤组织表现出极高的 CRATER 密度。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 ICB 治疗无响应的患者中,也能观察到 CD8+T 细胞浸润肿瘤,但未能形成 CRATER,而是分散在肿瘤内部,无法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未来展望:推动癌症个性化治疗
除了黑色素瘤,研究团队还在非小细胞样本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 CRATER,这表明CRATER可能是多种实体瘤的共性特征。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揭示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新机制,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生物标志物。未来,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活检样本中的 CRATER 密度,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可能的响应情况,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的 CRATER 就像是实体瘤城堡城墙上的缺口,它们的存在告诉我们免疫系统正在哪里作战。检测这种区域的存在及变化,可能成为评估免疫治疗效果的新标准。此外,这项研究还有助于开发出促进 CRATER 形成或扩展的新策略,帮助更多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开启癌症免疫治疗新篇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减肥抗癌踩坑了?Cancer & Metabolism揭秘:血脂才是乳腺癌“燃料”,体重数字说了不算 (2025-10-20)
- Cell重磅:发现肿瘤“破防区”,T细胞由此进入,促进免疫治疗成功 (2025-10-20)
- 黄曦教授团队开发创新性吸入式细胞疗法为攻克肺转移癌提供新策略 (2025-10-20)
- 登上Cancer Cell封面:中国创新“双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改变结肠癌治疗策略 (2025-10-20)
- Science :“一吻,一缩,一溜烟”——颠覆教科书的神经信号传递新机制 (2025-10-20)
- Sci Adv:破解白血病耐药谜题——癌细胞竟用“变形线粒体”逃逸治疗 (2025-10-20)
- 从“缺血管少免疫”到“全真模拟”! Sci Adv:PDMS微孔平台构建含血管+小胶质细胞的视网膜类器官,破解眼病研究困局 (2025-10-20)
- Nature:人类肠道中的“病毒卫士”——温和噬菌体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2025-10-20)
- Nature Medicine:生命之初的“无声告别”——解密反复IVF失败背后的遗传密码 (2025-10-19)
- 北京林业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2025-10-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