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腐败成本”直接导致了药价虚高

“腐败成本”直接导致了药价虚高

  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需要经过大致七个必要流程: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医院、进科室。所涉部门包括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而事实上如果再细化一下,具体操作时,一个药品所经历的利润润分配环节远比这七个流程更为细致。仅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
  成“药虫”的医药代表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药代表是一批有着相当专业背景的药品推广服务专员。他们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或者曾经在生物科学领域供职多年,对本公司研发推向市场的药物品种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因此可以在技术层面、临床应用层面与医生、专家进行相当专业的交流。作为一个行业,医药代表在药品经营、流通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一切在中国几乎全都变了味。
  零售价一般都是成本的10到15倍。独家、新特药可能是上百倍,一个药品从研发到患者真正的使用,需要经过以下的流程: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患者。这个看似简单的一条明线,其下还存在着一条暗线。
  药品从厂家出来之后,必须要进入GSP医药公司(GSP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经营企业统一的质量管理准则。药品经营企业应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GSP要求,并通过认证取得认证证书),再由医药公司送到医院或药店。医药公司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资质审批,才有医药经销权。这一做法不但是国家管理医药流通领域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标准化道路。 
  生产厂家是不能直接向医院供药的(拥有医药公司牌照的一些大厂家除外,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销售分公司-但是,这类公司一般也都是充当药品销售的全国总代理身份,具体营销行为,多不直接过问),需要经过医药公司这一中间环节。总代理挂靠在正牌医药公司之下,代理每种药品交付其8%以上的配送物流费。总代理下面是分代理,分代理下面是跑医院的医药代表,行业内俗称“药虫”。这一复杂的销售代理链上的每个人,都可被圈外人称为“医药代表”。

  大笔花钱打通各“关节”
  药厂有药品研发创意时,就要找代理人了,这叫做“大包”。代理人从药品的研发到患者真正使用的所有过程,都会介入。其中需要经过几个必要的环节: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这些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花钱,这些钱大多数都是由代理经销商垫付。
  花钱从“批药号”就开始了。研发后,要向国家药监局报批,以拿到药品生产批号。这个过程就得花钱。除了公开收的报批费之外,底下有相关权力的人都要给钱。一般一个药品拿到批号,至少要几十万元。而且现在能把药品生产批号顺利报下来的人,都是一些跟他们有多年老关系的,一般人有钱也使不进去。一个药品拿到生产的批准文号,厂家生产就合法了,出厂后就开始价格备案,简称备价,也就是定价。

  生产成本、物料成本、能源损耗、研发成本、人工成本,这些开销一般都会往高报10倍。为什么报那么高呢?因为需要把从批药号到进科室,其中所有流程的“腐败成本”也算进去。但是这个成本不可能写在物价部门所看到的成本价格分析中,如何让他们“相信”代理人所报的“原料、人工”之类的虚高成本,这就是他花钱的意义所在。而这只是本省的定价,如果想要跨省、跨地区销售,医药代表还需要跨省备价。
  如果不进医保,由于不能报销,各医院用量肯定就少。不过这样的药一般是新特药,患者不用不行。如果某种药品想进医保,困难重重,并且面临着价格跳水的危险。因为医保由国家埋单,国家会通过价格调控使这个药品迅速降价。但是常规性药品为了“走量”还是愿意进医保的。要向各地政府医保办申请该药品进入医保。一般来讲,一个自费类的药品要进医保范围的话,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白让你进的。比如在北京,一个药品要进乙类医保,五年前需要50万元,据说现在要100万元了。当你这个产品在全国一半左右的省份进了乙类医保之后,才可以申请全国甲类医保。
  进医院。拿到中标通知书,这个药品就可以分到各个医院,找那些“药虫”去做了,大的总代理不可能去跑医院的。药品进不进得了医院,由各个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成员由各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之类的组成,把他们都得走遍了,人家才会一致投票允许你进这个医院。大医院一般要3万元到5万元。
  任何一种药品都得单独公关。这还只是第一关。现在一些医院更绝,院方领导知道这里面利益重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很多都执行一种叫主管院长或者副院长“一票否决制”的机制,来个民主:集中。或许是为了遏制过去药事委员会普遍遇到贿赂的趋势,但最终的结果,却会让“药虫”的贿赂成本大幅度上升:因为要买通这些主管领导,往往不是几个钱就能成的,很多情况下,他们要的是职位升迁、政治地位、学术成就等。
  进科室。假如进了这个医院了,要进不同的科室,还要跟不同的科室打通关系。因为即使医院的药房同意进货,但是如果科室一直没有要货的申请,医院也是不可能囤货的。于是,就必须让各个科室同意用你的药品。但是,那么多可以使用的品种,那么多可以替代的产品,有的品种比你的价格低、患者更愿意接受,人家凭什么要你的药品
  每个医生开这种药开了多少支,自己都记好,病人去不去领他不负责。月底,医药代表会来取医生的开方记录,还要去药房打出实际销售了多少支的单子,这叫“核方”。一般开方记录和有效销售都有出入,如果出入不太大的话,就按医生的开方记录给“临床费”。如果出入太大,叫“冒方”。如果差出一两百支,这个医药代表就会慢慢把这个医生甩掉,不给他钱了。
  医药代表通过什么方式来给医生“临床费”,这也是学问。一般医药代表和医生都很熟,会一一给各科室主任和副主任,他们拿到钱之后也会分一部分给下面的小医生们。有“良心”的主任就会给下面的医生分得多一些,“良心不好”的主任就自己独吞了。有的医院“管理”比较严格,会有一位医生负责统计处方,也负责向医药代表收钱,他去公平分配这笔钱,这叫“管理正规”的科室……还有很多环节,节节花钱,这些钱最终都是由患者买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