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制度造质疑

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制度造质疑

  “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监办[2010]194号)发布,经认真学习并研讨后,在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尚有不得其解的问题。

 

  一、电子监管码制度的合法性

  电子监管码制度作为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提高药监工作效率,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是对于药品安全监管而言,它并非是唯一的和必要的选择。

  2010年4月1日起,对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这是设定对企业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条款!有何执法依据?谁授的权呢?可行吗?

 

  二、电子监管码制度的合理性

  在商务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全国药品流通企业及社会各方力量正在大规模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其中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建立和推广全国统一的商品编码,作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中的唯一的“身份证”,以期通过药物物流现代化实现“降费增效”,即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的目的。

  这项商品编码工作也曾在药监局领导下进行了十年之久,尽管十年尚未搞出一个码,毕竟已有了相当的工作基础。为什么不能将“商品码”和“电子码”两码合一呢?一盒药品能让企业贴(印)两套码吗?

 

  三、电子监管码制度的可行性

  全过程监管是电子监管码制度实施关键之一。但是,如果医疗机构特别是作为基本药物重要销售终端的县、乡、村的医疗机构,能遵守药监局的规定,按要求准确、及时、完整上传数据吗?如果县、乡、村做不到,那残缺不全的数据还可追溯吗?能实现有效监管码?

 

  四、监管的付费方

  监管是药监部门的职责,所有的生产、流通企业和使用单位均应无条件服从,接受药物监督检查。监管方式是监管部门的选择,无论选择什么方式,使用什么仪器、设备、手段都应当是监管部门付费,不应因监管方式的变化给被监管者增加负担,特别是对利润微薄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更不应该增加他们成本负担。

  “飞行监管””,“驻厂监管”,“在线库温监管”,“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的GPS卫星监管”等,这些药品监管是确保安全有效重要措施,也都应由监管部门自己付费,那么电子码监管呢?

 

  五、电子监管码制度的其他疑问

  有没有防止复制电子码和套码生产的辨识能力?有没有确保上传数据安全的措施?谁对药品数据安全负责?药监局指定的公司的技术是最优技术吗?为什么不竞争择优呢?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二审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稿中删除了“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的条款,为什么食品取消电子监管码呢?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