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空巢老人成为一个挥之难去的社会病

空巢老人成为一个挥之难去的社会病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在一个越来越老龄化的社会里,数量近亿的空巢老人无疑成为一个挥之难去的社会病,如何解决这个病症。现在看来成为一个难题。

 


  “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当然重要,而且相当重要,因为“空巢”现象越普遍,就越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严守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道德的底线正在逐渐失守,要重建道德的秩序,让那些不孝子女的心不再冷漠,显然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空巢”老人蔚为庞大的数字,实际上已经敲响了道德的警钟。

 


  但平心而论,“常回家看看”毕竟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既然属于道德问题,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并期望以这样的硬性约束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不妥当。老人法律归法律,道德归道德,总是期望着以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道德领域的事情,就很容易堕入立法万能的误区。退一步讲,就算是相关的法律得以通过,规定子女非得一个月回家几次,就真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孤独症吗。

 


  我以为,这是同样难以解决的。如果子女不孝或是冷漠,就算是按照规定回家看看,也同样不能挽回失却的亲情。法律或能强制出子女回家的次数,但却肯定不能强制出那些不孝或是冷漠子女热待父母的心。整个社会必须意识到的关键点是,“空巢”的问题往往不是物质上的“空巢”,而是精神上的“空巢”,毕竟物质上的“空巢”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但精神上的“空巢”则需要亲情的抚慰与滋养,这就不是子女给足老人抚养费所能解决的。

 


  在一个日渐物质化与工业化的社会里,“空巢”老人或许是一个不能避免的现象,但工业化的壳化,不能成为人们对“空巢”现象视而不见的理由,以法律来约束子女“常回家看看”固然充满了善意,但这种善意由于操作层面上的步步踏空,却注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让老人们精神上的“空巢”现象逐渐减少,恐怕每个人都要在为名为利为生计奔忙的同时,也时不时驻足回望,给父母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心,这远比单纯地给予父母金钱更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不下工夫解决今天的“空巢”问题,明天的我们也同样会面临“空巢”之忧。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