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企业寻“出路” 源于中药材的涨价

中药企业寻“出路” 源于中药材的涨价

  2009年以来中药材一直在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3月,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再涨下去,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本月17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的价格,11种同比上升,5种同比下降,2种同比持平。


  川芎、丹参、当归、党参、红参、黄芪、太子参、冬虫夏草、茯苓、白糖价格本月同比上升;三七、板蓝根、红花、金银花、野菊花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两面针和石斛价格同比持平。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生产周期普遍较长、旱情和人为导致减产及囤货炒作。通胀下中药材涨价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品种之间会发生分化,一些一年生的中药材品种可能会因扩产及供需关系改变而价格下降,一些品种会持续高位。


  预计三七、板蓝根、当归、党参、黄芪、黄芩、虫草、白糖价格年内将维持高位;丹参、太子参、红花、野菊花、茯苓有望随年内产新季到来价格有所回调。在我国,药品定价权往往并不在企业手里。国家发改委规定了2700多种药品最高零售指导价,因此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并不能通过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来缓解原材料上涨压力。

 

  在上市中成药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诸多中成药厂家的毛利率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有所下滑,这也给这些公司的经营带来困难。在毛利率下滑背景下,许多中成药生产厂选择各种方式进行突围。有些企业选择向上游进军,自己种植中药材以降低成本涨价的影响。一些企业迫不得已采取高抛低吸或自己囤积中药材的做法以尽量减少涨价影响。而另一些企业则是积极转换跑道,进军使用中药材少且终端价格不受政府控制的日化产品。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