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疗器械类膏贴 药监局监管的新目标

医疗器械类膏贴 药监局监管的新目标

  膏贴三大类别产品中,药准字与健字号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整顿,而市场上仍能见到医疗器械类不法产品的身影,亟需引起重视。按照批准文号划分,目前市场上的膏贴类产品主要有药品、医疗器械和健字号三种。随着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健字号膏贴类产品得到了有效整顿,但标示医疗器械文号的产品发展势头依然迅猛,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公众用药用械安全。因此,药监部门需要对此类产品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审批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遏制此类产品泛滥的势头。


  市场上的膏贴类医疗器械产品众多,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还有少量属第二类医疗器械。即使同为第一类医疗器械,有的产品归入物理治疗设备,有的则归入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属第二类医疗器械的膏贴产品主要归入远红外磁疗仪器。


  许多膏贴类医疗器械产品同时标明了生产企业和监制企业,从表面上看是监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生产企业是注册证所有者,但实际上,监制企业可以利用生产企业所在地可申请膏贴类医疗器械的便利条件,委托生产企业办理注册证,监制企业才是产品文号的实际拥有者。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标示同一企业生产、不同企业监制的产品而包装完全不同的情况,造成了一个注册文号多个企业使用的现象。


  膏贴类医疗器械通常标明由无纺布、医用胶、远红外陶瓷粉、植物提取物等组成,而真正起作用的成分则标注不明或故意不标注。有些膏贴类医疗器械产品标榜采用纳米技术,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高科技产品。甚至有些产品为了达到迅速缓解疼痛的目的,非法添加了抗炎镇痛药、激素类药物。


  有些膏贴类医疗器械(一般是保健用品)使用虚假的注册文号。此类产品由于监管较严,原有产品不能再销售,违法分子便编造医疗器械注册文号,或者假冒有证产品,导致市场上出现一个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有些不法分子还伪造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企图披上合法“外衣”,使产品进入正规渠道销售。


   
  膏贴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这些地区生产企业众多,产品主要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产品标准,地方审批标准又不统一,有的产品按第一类审批,有的按第二类审批,而且审批要求相对简单,企业较容易获得产品批文,致使一些应当按照药品进行审批的产品披上医疗器械的“外衣”被批准上市。


  目前,基层药品检验机构并无膏贴类医疗器械检测资质,不能像药品那样对产品内在质量进行检测,更不能按照药品检验方法或非标方法,检测非法添加的药品成分,即使检出药品成分,也无法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报告书。如果要检测内在质量,则需要送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所进行检测,不仅耗时长、费用高,而且影响办案效果。因此,对于拥有合法注册证书的膏贴类医疗器械产品来说,对其内在质量的监管几乎是空白,难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有权审批膏贴类医疗器械的地级市越来越多、注册分类较为混乱的状况,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要对此类产品的注册条件、分类管理等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防止出现地方各自为政滥审批的情况。同时,有审批权的地方药监部门应尽快提高和完善此类产品的注册审批标准及程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规范注册审批过程,加强注册申报时的现场检查,强化产品上市后监管,杜绝滥审批以及重审批轻监管现象发生。


  基层药监部门应将膏贴类医疗器械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品种,加大对流通环节特别是零售药店的检查力度,并根据本地实际,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医疗器械监管重心在基层,与之相适应的常规检测工作也应逐渐下放到基层。


  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提高医疗器械检测水平,使基层药检部门能够对常见的医疗器械产品开展质量检测。此外,还应加强对膏贴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业务培训,尤其要教育引导零售药店主动做好产品合法性审核、索证索票,确保从合法渠道购进合法产品。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