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抗菌药物七月面临过半下架 国产药或将唱“忐忑”

抗菌药物七月面临过半下架 国产药或将唱“忐忑”

  今年4月份,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简称《方案》),三个月后,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抗菌药物,都将大幅度缩减。对很多医药代表来说,最近三个月,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对此,合肥一位有7年职业生涯的医药代表说,“如果医药代表手里的抗菌药被砍掉,就等于被端掉饭碗”,“这一次砍的品种实在太多。”


  在此次的《方案》中,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被压缩到50种,二级医院更少一些,只有35种。除了品种数量的减少,在用药强度上也有限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不能超过20%。


  此外,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解释,“当然,如果经过临床实践,觉得50种不够用,医院可以向卫生厅申请,列出详细的理由,得到批准后,可以添购。”,如果遇到特殊感染患者,“非要用某种抗菌药救命,医院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安医一附院药剂科主任许杜娟告诉采访人员,原则上,目录上的抗菌药品种数不得增加,“如果引进一个新的,就意味着要淘汰一个旧的。”最终定下的这份目录,要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这样的规定,给医药代表们极大的压力,“这也意味着某种抗菌药一旦被淘汰到目录之外,再想进入,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于某个具体的患者来说,并不会明显感受到这轮整顿的震荡。然而,除了医药代表,压力同样高悬在医生们的头上:如果连续几次开出大处方,医生们将面临着被取消处方权的风险。


  现在的情形是,我们去医院看一次普通的感冒,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出上百元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医生因其专业性,使得普通患者几乎不具备“发言权”。


  另外,《方案》还要求,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这样的量化规定,让医生不得不尽量减少用在预防上的抗菌药物。“DDD”的中文名字,是成人限定日剂量的测量单位。DDD越高,用药的频度越高,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据《健康报》报道: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差距。


  《方案》给了医院50个“空座位”,至于哪些药品有位子,卫生部把决定权交给了医院。在同为省级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说,将抗菌药物品种降到50种以下,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目前,医院正在对所有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梳理。


  除此之外,虽然医院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方案》也给出了筛选原则:许杜娟说道,“比如,优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品种,农保和医保的品种,价格便宜、疗效明确的品种,同时还要考虑临床用药的品种分配。”,这个原则,同时对价格比较昂贵、容易诱导细菌耐药、耐药率高种类的抗菌药物,做了限制。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