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现金流 医药流通的刽子手

现金流 医药流通的刽子手

  6月20日,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再次上调0.5个基点。短期内连续6次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显示了金融界的急迫心态。查考媒体发布的金融数据,1990年,中国GDP为1.86万亿元,中国广义货币量为1.5万多亿元;2010年末,中国GDP为39.89万亿元,而广义货币量已经超过70万亿元。


  这期间,GDP增长了21倍,而广义货币量却增长了46倍,比GDP增长的两倍还多,货币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按照广义货币量和GDP比值看,2010年末,中国货币量接近GDP的2倍,而美国同期仅相当于0.6倍。

   
  广义货币量是指公众持有的通货(现金和其他形式的货币)加上公众在商业银行的所有存款的总量。上述数据显示,中国发行的钱太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医药流通行业近年来不差钱,多数企业感觉不到现金流制约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货币宽松,医药流通企业在充裕的现金流背景下运营,对现金流的重要性逐渐失去感觉,滥用现金流的苗头即会出现。

   
  滥用现金流表现在无节制地扩张市场、无限制地扩大产品线、不顾利润地提升营业规模、盲目迎合现代医药物流标准,大兴土木进行基本设施建设、甚至包括不加论证地实施兼并重组等等,使现金流不断向市场和固定资产沉淀,进项少,而等待持续供应的预算多;流动性不断减少,银行借贷需求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现金断流的风险在日益加大。

   
  在医药行业政策不断调整、市场环境动荡飘摇的时期,恰好赶上货币宽松政策,有一些企业可以从银行、资本市场乃至政府获得大量的发展资金,在金钱的支撑下,跨越式发展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大风向。然而,环境是不断变换的,6次连续的0.5个百分比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以及刚刚开始的连续的银行加息,金融的声音已经明确告诉医药流通企业:“现金流紧张的时期已经开始了,接下来,应该做好‘现金为王’的准备,学会‘看米下锅’。”


  企业领导者,尤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总监们,应该赶紧看一下“粮仓的米袋子”,审视一下可以借贷的银行、股市等远亲近邻,现金流在公司当期运营和远期战略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匹配现状,可能的风险在哪里?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国家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和政策,主导医药流通行业走向集约化,但并没有否定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权,甚至有责任保护所有企业公平竞争、参与市场的权利。在医药流通行业,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区域市场经营得风生水起,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


  之前,外部环境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行业政策的偏激行为逐步得到遏止;现在,新的现金流风险正在步步紧逼,应该抓紧时间,重新审视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全面检查,认真分析,如有风险,应该放慢企业的发展节奏,确保现金流始终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从长远看,企业发展慢不是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着就有机会,如果因为流动性不足,而被现金流绞杀,则翻身无望矣。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