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东莞玩具企业进入“生死年”原因分析

东莞玩具企业进入“生死年”原因分析

国内玩具市场空间还很大。     5月1日起,美国将出台相关法规,提高美国玩具市场准入门槛,东莞玩具出口再次面临“寒冬”。  “这两年是东莞玩具的生死年,也是玩具企业的大浪淘沙,但又有多少企业能活下来?”2007年,震惊世界的中国玩具“召回”事件,给中国玩具生产商上了沉重一课。4月20日,玩具“召回”事件的当事人之一、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的负责人张先生及哈一代玩具厂总经理肖森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玩具企业数量正在减少  上世纪90年代,东莞形成玩具产业集群。在工商局登记玩具厂有4000家,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还有2000家与玩具生产相关的企业,东莞90%以上的玩具向欧美出口。  “最繁荣时东莞有4000多家玩具厂,但到现在能有1000家就不错了,以后更难预测。”哈一代玩具厂总经理肖森林说。“这两年是东莞玩具的生死年,也是玩具企业的大浪淘沙,但又有多少企业能活下来?”张先生则很平静。在他看来,至少有一半的玩具企业难以熬过这两年。  寮步安年玩具厂曾是东莞最早生产玩具的企业之一,由于玩具贴牌利润较低,后改名为高伟玩具厂,并分出一部分资金投资电子厂。就在今年春节过后,这家老牌的玩具厂也已经悄然关门。一位业内人士称,最鼎盛的时候,与安年玩具厂合作的外包工厂有200多家,树倒猢狲散,一下子,这些依托安年玩具厂的小厂也基本倒闭了。而隔壁一家英资玩具厂也从原来的500人减少到20人。石排镇福隆工业区的东莞乐趣玩具公司如今也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堆在厂房里的各种各样的电子废弃物。  东莞市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东莞的外资玩具企业共有639家,2006年为630家,2007年陡降至500多家。  一些企业开始缩小规模  据肖森林分析,现在还在营业的东莞玩具企业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减产、缩小规模维持经营,这类的玩具企业占到80%以上,其中最少也有1/4已经关闭,还有1/5选择转移到外地,这部分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另一种是基本维持规模不变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10%以上,但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外资企业或者跨国集团的下属公司。  美欧市场门槛再次提高  来自美国和欧盟的玩具准入标准可能再度被提高,这又是玩具企业面临的另一严峻考验。  今年5月1日起,美国将出台相关法规,提高玩具市场准入门槛:一个新标准是要求玩具中的含铅量削减至接近零的水平。另一个是进口玩具需经第三方机构认证由之前的自愿改成强制性。同时,还可能加大相关处罚力度,将最高处罚金额由126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专员君特?费尔霍伊根已向欧盟委员会递交新的玩具管理措施提案,提出将对玩具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多种化学成分将被禁止在玩具中出现。玩具制造商必须保证出口玩具符合欧盟所有质量检查条款。  肖森林表示,新标准比以前门槛更高,产品的检测费用提高,产品成本也随之提高,比以前至少要提高至少25%,这对于小型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零利润的。而张先生则持悲观态度,只是用了“雪上加霜”一词来形容。  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压缩  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原材料上涨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为主的东莞玩具制造业利润被迅速摊薄[1][2][3] 下一页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