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 “以药养医”只是“过去式” |
![]() |
5月23日,卫生部发布的医改监测结果显示,门诊病人向基层分流速度加快、就医负担减轻。挥别“以药养医”灰色标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是群众就医的“洼地”,而是正在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以缓解。
医改,为何从基层改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推进医改工作有两项基本策略:一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实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目标;二是同时将紧密相联的各项医改任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
有人把大医院称为吸引患者的“磁铁”,而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称为“洼地”。这并不为过,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入院人数均未达到总数的三成。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被称为“洼地”,是因为它医疗资源少、服务能力差、可及性差,但费用并不会太低。
在人才培养上,去年已开展了一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今年已着手启动了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基层人才培养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经过综合改革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有所增加。
体制机制怎么改?具体来说是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全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财政补助不足等办法,同时配套提高标准的新农合政策、城镇居民医保、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目的是吸引老百姓回流、让医生有积极性。
让潜规则失去寄生的土壤,必须要让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切断“以药养医”的链条。怎么切断?基本药物制度是有力武器。通过基本药物的省级集中采购,降低中间流通成本,实现基本药物的零差率销售,配套综合改革措施,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脱钩,达到“医药分家”的目的。
从“以药养医”到“医药分家”,中间的步子迈得很大,不仅仅是简单取消药价平均15%的加成,还要完善补偿机制。这“一减一加”的算法并不那么容易做。首先做减法,要将采购中的虚高价格水分挤干,采用了带量采购、双信封评标等国际通行的方式。
截至目前,超过4万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了零差率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82.6%。老百姓基层就医的负担明显减轻。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82.8元,比上年下降4.6%,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47.5元,比上年下降0.5%。

- 相关报道
-
- 国度西医药治理局:为提升全平易近活动安康程度发扬西医药作用 (2025-04-18)
- 山西新增“一氧化氮吸入医治”等5项医疗服务名目价钱 (2025-04-17)
- 湖北省定点医药机构相关职员医保付出资历治理施行细则(试行) (2025-04-17)
- 海南进一步规范充足药品挂网买卖推销和价钱危险治理 (2025-04-17)
- 印发财庭大夫签约根本服务包清单(试行)的关照 (2025-04-17)
- 国度西医药局:继续发扬西医治未病劣势 (2025-04-15)
- 国度药监局对于18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质料的告示 (2025-04-15)
- 从情况卫生到安康治理 爱国卫生活动抖擞新活气 (2025-04-15)
- 深入医改成效显著:住民安康程度年夜幅进步 (2025-04-14)
- 数据任务组全面笼罩 各地亮出医保家底 (2025-04-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